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標志著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重要經驗,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的嶄新篇章,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定盤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貧困治理能力明顯提升,脫貧攻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幾乎走遍了我國最貧困的地區,始終牽掛著貧困群眾,關心和思考著扶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中央一號文件幾乎都對脫貧攻堅進行了部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擺在第一部分,明確了全面完成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做好考核驗收和宣傳工作、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的任務和措施。
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制度建設是保障。中央出臺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管理體制,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這些體制機制符合我國國情,契合扶貧實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制度保障。
構建全國一盤棋脫貧攻堅體系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國一盤棋統一部署,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構建全國一盤棋的脫貧攻堅體系。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積極性,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強化政府責任,引導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
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合力開展脫貧攻堅。這些年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從財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資金支持,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2013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增長22.7%的基礎上,2018年至2020年又大幅度增加。我國有效動員規?涨暗娜肆Α⑽锪Α⒇斄Φ荣Y源,有效緩解了貧困地區發展中遇到的人才短缺、技術落后、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差、內生發展能力弱等難題,充分發揮了全國一盤棋組織動員資源的巨大作用。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創新,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路徑。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把握發展趨勢和尊重治貧規律,進行科學頂層設計、戰略部署,統籌目標與措施。堅持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二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在精準扶貧中,注重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傲鶄精準”覆蓋了扶貧對象識別、幫扶和管理等各個環節,貫通了扶貧開發全流程,能夠有效引導貧困群眾參與脫貧,做到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資金跟著人走,確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精準扶貧堅持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三是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自身努力的關系,強化脫貧光榮導向,更加注重培養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更加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四是加大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確保各項政策有效落實落地,確保脫貧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堅決防止虛假脫貧。
總之,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構建全國一盤棋脫貧攻堅體系、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新時代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用好這些經驗和做法,以更加細致而有效的工作,確保如期完成高質量脫貧的既定目標,以“滾石上山”的韌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鄭有貴)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