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建安徽省主委李修松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成琪) 《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指出:“慢性病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慢性病患者超過3億人,慢性病致死人數已占因病死亡人數的80%,慢性病醫療負擔已占到疾病總負擔的70%,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2019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建安徽省主委李修松在提案中建議采用體醫結合,建立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心以應對慢性病的防治問題。
當前我國慢性病防治工作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慢性病發病、患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且呈年輕化。據2015年數據顯示,我國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過早死亡的概率為18.5%。二是政策合力尚未形成,部門責任難以落實到位,部門合作的深度、廣度和協同性有待加強。三是防治能力總體不足,如:慢病防控相關機構工作職責不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人員技術能力亟待提高,健康服務市場發育不充分等。
對此,李修松建議,通過體育、醫療相結合防病治病,建立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心可以有效的應對慢性病防治問題。
“體醫結合,可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從體育和衛健部門確定一家牽頭行政主管單位。”李修松指出,重要的是體育系統、衛健系統(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管理機構等都必須參與進來,根據各自的管理權限、職責范圍、資源構成等明確各自應擔負的責任。地方政府可居中協調。
李修松認為,體育、衛健、社區等主體通過行政管理,從人員配置、技術協調和技術指導等三方面,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絡。省、市、縣(區)、鄉(鎮)、社區,由各級政府明確主管部門或牽頭單位,進行縱向管理;橫向則在當地政府以及體育、衛健行政管理指導下,依托各地現有的健身、醫療、疾控等資源,從上到下,最終鏈接基層社區體育健身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站) 、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通過合理分工,合力打造上下聯動、優勢互補的網絡化慢病控制主體,逐步構建網絡化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機構。”
針對慢性病管理機構不健全、機制不完善,慢性病管理人員(無論是合格的體育健身指導人員還是醫務人員)嚴重短缺的現狀,李修松建議,整合行政管理、體育健身指導、醫務指導監測等各類資源,打破相關壁壘,多渠道培養專業管理和服務人員,逐步完善慢性病管理機制、構建合格的人才隊伍。
原國家衛計委2015年健康數據發布會信息顯示,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僅為9.48%,其中慢性病相關健康素養水平更為低下。不僅普通人群對慢性病大多滿不在乎,甚至慢性病患者也多未能正確對待。國際公認慢性病管理目標主要在于預防。
“要從未病開始,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控制危險因素,降低發病,提升患者行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殘病死。”李修松在提案中建議,在慢性病管理中,要強調全人群參與,強調自我管理。“慢性病管理人員要從傳統的開藥方治病,轉變為開健身健康處方,指導相關人員,進行健身運動、提升健康素養、改變不良習慣,從源頭上遠離疾病困擾。故此,通過建立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心,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宣傳和慢性病管理知識培訓,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