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曬一曬全面依法治國成績單,這些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法治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高度重視,從實現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國家長治久安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形成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面依法治國積極推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進入“快車道”。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掀開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嶄新一頁,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2018年3月,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設立這一機構。2018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工作正式全面啟動,法治中國建設邁入新階段。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健全。制定監察法、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外商投資法,修改環境保護法、食品安全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一批事關國計民生的法律法規相繼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夯實法治基礎。
在今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相關部門抓緊推動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修改,依法嚴厲打擊暴力傷醫、制假售假、妨礙疫情防控等違法犯罪行為,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制度保障。
▌立良法,更要謀善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顯著。2015年底,《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印發實施,明確規劃了“十三五”時期法治政府建設的總藍圖、施工圖。2019年7月底,中央依法治國辦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命名了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發揮先進典型標桿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同時開展了法治政府督察活動,推動地方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整體提升。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滿足依法決策迫切需要。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均已向社會公布,實現政府管理規范有序運行;“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各級政府從“簡政放權”入手,進而推動“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金華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
從2019年2月開始,浙江金華市在全市范圍內推行“無證明城市”改革,創建無證明辦理、無證件服務、無復印提交的“三無”辦事大廳。
浙江省金華市公安局婺城分局行政審批科民警黃啟穎說:“對群眾辦事條件及材料實行了精簡,群眾可以通過‘浙里辦’App、政務網進行網上申報,做到足不出戶辦理天下事。部分事項也簡化到了一證通辦,我們能在金華市無證明平臺上核查到社保、房產、學歷、婚姻等高頻事項,對于平臺無法查詢的,也由部門跑代替了群眾跑,真正做到了只進一扇門,辦好所有事。”
金華的經驗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2019年5月,司法部在13個試點地區和5個國務院部門開展試點。啟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進一步從制度層面解決了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2019年,司法部印發《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做好證明事項清理相關工作的通知》,截至2019年年底,各地區、各部門共取消證明事項13000多項。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育長卓澤淵說:“法治政府的內核是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是一體之兩面,因此我們在推進法治政府的時候就必須提高政府為公眾、為社會服務的意識、觀念、行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其實就應該是我們依法治國的重點,就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來說,在當前執行難,還是社會和人民群眾心目中的痛點!
▌破解執行難成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破解執行難被確定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2019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基本解決執行難”這一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2019年7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下發《關于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意見》,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和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加快構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2016年5月,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意見公布,公安民警執法更加規范。2019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重新設立的十大檢察廳亮相,內設機構迎來重塑性變革,形成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職能并行的法律監督總體布局。各級人民法院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2017年至今,全國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依法糾正涉產權刑事冤錯案件190余件,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得到平等保護。
▌公益訴訟制度改革成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2015年7月1日開始推進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改革,讓檢察院多了一個新身份:公益訴訟人。有了這個新身份,檢察機關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可以提起公益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
萬峰湖橫跨貴州、云南、廣西三省區的五縣市,是珠三角地區的重要水源地。近年來,受養殖業無序發展等因素影響,萬峰湖違法網箱養殖、搭建浮房等問題突出,生態環境迅速惡化。2019年12月,最高檢決定對萬峰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情況立案調查,這是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件。立案后,最高檢組織專案組,集中開展線索摸排、立案審查、調查取證,發現地方行政機關存在不作為和亂作為。檢察機關隨即向地方政府和行政機關發出17份檢察建議,督促相應的部門進行整改。
在接到檢察建議后,各地行政機關在三省境內拆除養殖網箱、雨棚,清理水上浮房等裝置,涉及湖面水域面積約8.1平方公里。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萬峰湖公益訴訟案專案組組長張雪樵說:“行政機關在公益保護的監管當中,存在一些不作為和亂作為怎么辦?誰去監督它?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由檢察機關向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然后交到法院審理,法院作出判決,如果認定這家行政機關在監管公共利益的過程當中存在違法,判決要去整改,那就有司法強制力的保障,檢察院起訴,法院判決,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產生了強大的制約督促力量來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目標。”
▌法治中國的宏偉畫卷 需要共同繪就
十八大以來,我國法治社會建設邁入新階段。全社會法治意識明顯提升。法治社會,要讓公共法律服務惠及更多人。為打通貧困地區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許多地方重視發揮律師參與服務基層治理的積極作用。截至今年6月,全國有近20萬名律師擔任村居法律顧問,為當地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熱線平臺全面建成并不斷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建成實體平臺4.1萬個。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更加健全。
群眾切實關心關注的突出問題,就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2019年開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聚焦解決黨中央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法治領域突出問題,每年研究確定要抓好的六件實事,比如,2020年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部署抓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推進法治保障和服務企業健康發展、推動法治保障和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基層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禁止和嚴厲打擊非法食用、捕殺、交易野生動物、加強和規范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司法工作等六件實事。
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就包括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中國的宏偉畫卷,需要我們共同繪就。
制片人丨劉雪松 李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