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筆者參加了多個重要的網絡電影活動: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參與主辦的“金海鷗網絡電影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廣東省廣播電視臺與佛山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主辦的“金南獅網絡電影盛典”;中國電影家協會與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最近,又參加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當代影視研究中心、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網絡電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一時間,網絡電影成為業內人士和研究界的熱點話題。
網絡電影出現新氣象
去年10月,第一屆中國網絡電影周在四川成都大邑舉行,網絡電影界發表了一個關于網絡電影的宣言,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取消了一個“大”字:“網絡大電影”變成了“網絡電影”。當時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文字游戲”,但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已經被公認為一個戰略性的舉措,推動網絡電影發生了裂變乃至質變。一言以蔽之:網絡電影真的像電影了,網絡電影真的是電影了。
2020年可以說是網絡影視的“升維年”, 以《隱秘的角落》《重生》《奇門遁甲》等為代表的一批網絡影視作品,通過精良的制作獲得了觀眾的追捧,同時也收獲了不俗的口碑,內容尤其是傳播上不斷出圈。一批網絡影視作品通過精良的制作獲得了觀眾的追捧。網絡電影從打“擦邊球”、表現玄幻穿越乃至“妖魔鬼怪”,回到了現實生活,回到了煙火人間。現實主義、主旋律網絡電影受到觀眾的青睞追捧,成為“爆款”,一批可看性強、反映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佳作,如《中國飛俠》《狙擊手》《奇襲·地道戰》等讓人刮目相看;“中國式大片”的創作、運作模式和經驗引入網絡影視領域,投資體量不斷增大,制作上全面升級;網絡電影類型越來越豐富多樣,充滿活力與生機。在院線電影缺位的疫情期,網絡影視無疑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驚喜。更重要的是,網絡電影創作和生產吸引了越來越多富有創造力的青年電影人,成為中國電影源源不斷的新力量。
網絡電影深刻地改變了觀眾的觀影感受和習慣。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愛奇藝、騰訊、優酷3大平臺共上線新片652部,單片最高票房超過5600萬。一些網絡電影如《樹上有個好地方》《老大不小》等作品的內涵和品質完全可以與電影院電影媲美。
網絡電影人的目標和期許
當前中國網絡視頻用戶數量達9.01億,形成龐大的市場。創新思維在網絡影視工業的各個環節不斷出現。創新的發行模式讓優秀電影作品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不久前,在愛奇藝以PVOD(premium video-on-demand,高級視頻點播服務)模式上線的影片《春潮》提名2020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導演。
在成都大邑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上,愛奇藝副總裁楊向華代表網絡電影界提出了三項倡議:一、建議政府部門出臺更多扶持電影復蘇的利好政策,給予更多創新商業模式以肯定;二、建議視頻平臺思考其對于網絡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的價值和責任,不滿足于眼前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思考如何為中國電影產業成長出一份力;三、建議網絡電影從業者放眼未來,樹立更高的目標,做出更優秀的電影,不僅著眼于眼前的票房。
第二屆網絡電影周的主題是“未來之約”,這個“未來之約”為:以5年之期,網絡電影做出中國最好的電影;以10年之期,我們做出世界最好的電影。
毫無疑問,這是包括網絡電影人在內的中國電影人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許,同時也是大家共同努力奮斗的目標。
網絡電影不能忽視“網絡”二字
網絡影視業界兩年前其實就已經達成共識,即網絡影視包括網絡電影“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然而,結束“野蠻生長”之后的網絡影視究竟應該向何處去,業界莫衷一是。
在筆者看來,我們不能忽視“網絡電影”這個概念中的“網絡”二字——離開了網絡,還有網絡電影嗎?完全用電影院電影的標準和尺度去要求、規范、評價網絡電影,是不是有利于網絡電影的健康可持續繁榮發展?在去年10月第一屆中國網絡電影周的寄語環節,筆者也曾經提問:在電影強國建設過程中,網絡電影將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筆者認為,網絡電影創作者和管理者都應該有網絡電影的主體性意識和審美,有差異化的思維和創造。就電影自身的本性和品質而言,網絡電影與電影院電影可以是無差別的;但就其傳播渠道和觀影感受體驗而言,網絡電影與電影院電影還是天然有差異、有差別的,不能完全混為一談。二者要實現良性互動、包容發展,還需要方方面面給網絡電影提供足夠差異化的思維、差異化的空間,尤其是差異化的管理模式。唯有差異化,或許才能為網絡電影帶來更積極的作為、更有序的發展。
另外,我們也應該清楚:特殊情況下產生的特殊現象,只能以特殊的心態和評價體系去對待和分析,不可自以為是。無論院線電影,還是網絡電影,最終都要靠質量取勝,靠專業性、公信力取勝。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業界的眼睛更是雪亮的。
我們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精細化,隨著網民尤其是短視頻網民的持續增多,網絡文化建設也顯得越來越迫切,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已經從傳統的文化載體轉移到網絡。我們不可固化思維,必須與時俱進。任何對網絡影視、網絡文化的輕視,都會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