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品和宣傳文案效果有差異,連受到近千萬眾籌追捧的故宮睡衣也面臨貨不對板
網紅文創陷質量爭議?光有創意不行
手機殼、冰箱貼、鑰匙扣……博物館的文創商品柜里,熱賣的往往總是這老三樣。有業內人士直言:“假如大家只是一窩蜂去做低價、好賣的文創產品,那和義烏小商品市場有什么區別?”
近日,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每集結合故宮元素,大開腦洞推出各種文創產品,熱播之余也引發網友搶購。另一方面,作為化妝品、餐飲等新型文創產品在受追捧的同時,也頻頻面臨質量爭議。有專家指出,目前文創產品普遍存在質量不過關、形式雷同、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如何研發更多有創意、優質的文創產品,進一步打開文創市場引人思考。
需要更多吃螃蟹的人
繼《國家寶藏》后,《上新了·故宮》再度在年輕人中引發文物熱。在第二期中,根據故宮暢音閣開發的文創睡衣一經亮相立刻受到“宮粉”熱捧,并獲得近千萬的眾籌,再度讓人見識到了故宮IP(知識產權)的魔力。
無獨有偶。盛大游戲旗下的文創文博項目韻文博鑒日前上線,項目攜手48家博物館聯合開發文創產品,首款銷售產品是和天津博物館聯合推出的“梅上綾羅”真絲睡衣。這款睡衣的設計理念取自天津博物館館藏的《山雀愛梅圖》,用其中的圖案元素做了睡衣的繡花部分。據項目負責人、盛大游戲副總裁陳玉林介紹,配合“三八”婦女節主題,所以想到開發睡衣作為給女性的節日禮物。
近年來,故宮的網紅文創在推向市場引發搶購大戰的同時,也是一波三折。比如故宮口紅沒滿月就因質量問題停產,故宮火鍋營業沒多久也匆匆叫停,即便是故宮睡衣,也同樣面臨貨不對板的爭議。這是否意味著,博物館文創一旦離開傳統的文具、小禮品等“安全領域”,進入大眾商品領域去硬碰硬時,仍然難以應付殘酷的市場競爭?據業內人士透露,對于博物館文創研發人員來說,其實難以了解相關產品標準,只能選擇性地相信供應商。“大家都想做更好的東西,但往往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消費者拿到手的產品和宣傳文案所呈現的效果有差異,也帶來噱頭大于質量的爭議。”
不過,文創開發人員對文創產品的市場前景依然充滿信心,他們認為,大眾對文創產品的開發應該持包容態度,博物館文創也需要努力開發不同的品類,坦然面對市場的選擇。此前,大英博物館在天貓開設旗艦店,首日即超過30萬元的銷售額讓文創研發人員贊嘆之余,也倍感壓力。“大眾對于文創產品的熱情日益高漲,更應該趁熱打鐵,積極做更多的嘗試。若只是在有限范圍內跟風拷貝別人的成功創意,不敢承擔風險,意味著放棄更大的市場。”
讓市場做產品試金石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鼓勵文物博物館單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并支持社會力量依法依規合理利用文物資源,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產品與服務等。這些政策對于文創產品開發和進一步打開市場是個利好消息,也鼓勵博物館文創開發工作步子邁得更加廣闊。
今年春節期間,上海博物館推出“當國寶遇上國漫”線上公益活動,攜手國內知名動漫《秦時明月》推出聯名賀年卡。選取氣質相符的動漫形象做國寶藏品的“虛擬代言人”,介紹館藏文物知識。這一大膽嘗試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發布在網絡平臺的聯名賀卡作為一種“虛擬文創”產品也受到熱捧。據統計,相關微博發布已有超過5000萬點擊閱讀總量,流量能否變現,并開發后續衍生品投入市場值得進一步探討。
文化和商業并不矛盾,但如何更好地嫁接并產生疊加效應,確是文創開發需要花氣力研究的課題。韻文博鑒也在開發陶瓷《釉彩》互動游戲、戲曲教學軟件、科普類教育軟件等,把各種文物資源實用化甚至商品化,讓年輕人接受和喜歡是這些文創研發的基礎。“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文創產品賣不掉,是因為文創開發者把自己理解的文化符號看作大眾必須接受的文化符號,不接受年輕人喜歡的改編,這會把文創越做越死。”陳玉林認為,好的文創一定是叫好又叫座,沒有傳播性,弘揚文創背后的文化價值就無從談起。
目前,韻文博鑒和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合開發的網游《南海更路簿》即將上線,介紹關于南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相關歷史故事,在嚴格遵循史料的同時,也注重游戲的娛樂性。“我們開發的目的是希望讓館藏文獻資源活起來,以生動、大眾能接受的形式讓更多的人包括外國人了解我國的海洋主張和領土主權,培養更多熱愛歷史的人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