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坊村:一個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覺醒

2019年01月21日 09:06    來源:福建日報    劉必然 通訊員 陳天長

  原標題:用文化賦能,古村落保護由“政府干,村民看”轉變為“爭著干,一起上”

  一個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覺醒

  古村落是鄉土文化的百科全書。彭坊村坐落在長汀縣童坊鎮北部山區,古街、古橋、山寨、古剎、古樹點綴其間,閩江源之一的童坊河自南向北在村里穿流而過。

  走進彭坊,踏上布滿青苔的阡陌小道,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元代以來,南遷的客家祖先聚集于此。我們村是典型的枕山環水型客家村落。”村支書彭慕春說。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如何留住鄉愁?近年來,彭坊村通過搶救性保護古建筑本體、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共同的價值觀,喚起集體的文化覺醒,讓古村落重煥生機。

  催生文化自覺“幸虧當年沒推倒老房子”

  在古樸典雅的彭坊古街上,兩側木質結構樓房鱗次櫛比,樓上住人、樓下開店的模式是當地一大特色。“彭坊村是古汀州通往四堡、寧化、清流的必經之地,自古商貿繁榮,人氣鼎盛。我們通過重修古建筑,使古道、驛站、碼頭、街巷、民宅成為古村落歷史沿革的見證。”彭慕春說。

  “就在幾年前,這些古建筑因為年久失修,殘破雜亂。”彭慕春說,“2015年夏天的一場洪澇災害,成了壓垮古村落的最后一根稻草。”

  修復工作被提上日程。童坊鎮副鎮長余長鑫說,鎮里成立了古村落建設規劃領導小組,爭取到維修資金560萬元,專門用于修復彭坊古街、彭氏宗祠等古建筑。

  然而,工作推進并非一帆風順。“房子雖破,但老人住慣了,不愿再動工;年輕人在外頭賺到了錢,要推倒老房子蓋新樓。”彭慕春回憶說,保護還是新建,村民們一度相持不下。

  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成了關鍵一步。“我們提出產權、使用權歸原主的原則,打消村民的后顧之憂,并承諾不搞大拆大建,盡可能不影響正常生活。”余長鑫說,“政府出資、群眾受益”的理念終獲支持。

  如何完整地還原古村落的歷史風貌?“我們委托龍巖市城鄉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大到整體風貌,小到窗戶、門洞、檐口的樣式,都要做到原汁原味,突出客家特色。”余長鑫表示,他們還從外地引進古建筑修復專家、采購建筑木料,“執行和規劃一樣重要”。

  如今,彭坊村的古建筑已成為承載民俗的“露天博物館”。2018年,彭坊村入選中國第五批傳統古村落名錄。

  “確實不一樣了,幸虧當年沒推倒老房子!”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彭輝曾經也是建新樓的力挺者,“鄉愁回來了,我們也更愛回來了。”

  “文化認同,讓村民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保護。”彭慕春說,古村落保護已經制度化常態化,去年23名本村青壯年自發組建起“龍安應急救援隊”,保護古建筑就是救援隊一項重要工作。

  重塑文化自信“我們的非遺要上電視啦”

  在彭氏宗祠里,擺放著三對巨大的紙制龍頭和龍尾。刻紙龍燈的非遺傳承人張廷玉正和幾名村兩委委員商量正月舞龍事宜。

  “舞龍是我們村正月十三到十五的保留節目。那幾天的晚上,鞭炮聲起,燭光點亮,游龍在村中呈成‘8’字形穿行,寄托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張廷玉說,龍頭、龍尾、龍身,都采用彭坊村獨有的刻紙龍燈傳統技藝制成。

  “刻紙龍燈已有260多年歷史。其他地方剪紙用刻刀,而我們主要使用小槌棒敲擊鋼鑿,故名‘刻紙’。客家民間扎、刻、鑿等高超技藝,盡顯其中。”張廷玉介紹說。2011年,刻紙龍燈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頭、龍尾俱在,龍身在哪?張廷玉笑著說:“龍身要到村民家里找。”

  正月將近,村里另一位非遺傳承人彭慕喜忙了起來。他提著工具箱,上門指導村民制作龍身。“用竹篾扎制龍燈,再在燈的八面都貼上刻畫。待到游龍隊伍到自家門口時,大家就提著龍燈,匯入隊伍。游龍因此越來越長。”彭慕喜說。

  隨著時代的變遷,彭慕喜他們在刻紙龍燈的圖案中加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戰略等新內容,借著傳統文化來傳播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新時代有新風尚,刻紙龍燈不僅要點亮傳統文化,還得點亮時代精神。”彭慕喜表示。

  近年來,為傳承刻紙龍燈,非遺傳承人張廷玉、彭慕喜等人通過現場教授和編撰教材,推動非遺入戶、進課堂;村兩委也多方籌措資金,推動“非遺傳習所”建設,為非遺傳承奠定基礎。

  保護和傳承非遺,也在重塑村民的觀念。“舞龍時,大家不分姓氏、不分宗族,家家戶戶抬著刻紙龍燈連成一條長龍。龍頭帶龍身,一圈繞一圈,環環相扣,緊密團結在一起。”彭慕春說,現在舞龍活動已不限于節日,在農事之余,村民也會自發組織,富有特色的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村里順勢將刻紙龍燈包裝成旅游伴手禮,讓金字招牌生金生銀。

  “我們的非遺要上電視啦!”走訪中,不少村民自豪地告訴記者。原來,去年,彭坊村民參與了紅色電視劇《古田軍號》的拍攝,刻紙龍燈作為重要道具大放異彩。“隨著刻紙龍燈影響力日益增強,大家的文化自信明顯提高了。”彭慕春說。

  傳播動人故事“好故事,真能帶來好收益”

  “彭坊留下了許多民間故事,如果不加以搜集整理,終將被時間的車輪壓碎。”在彭坊村退休教師彭慕源看來,復興古村落,還需講好故事。

  2013年,童坊鎮成立彭坊創作小組,由彭慕源牽頭發掘、打撈流散在民間的故事。

  民間故事如繁星散落,從哪入手?“我們把大家熟悉的刻紙龍燈作為切入點,整理了它的起源、傳說等。大家看到第一冊故事出爐后,就主動找我們講述,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素材。”彭慕源說。

  “幾年來,我們收集和整理反映客家人民勤勞勇敢、愛國愛家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傳說故事。”彭慕源說,單文字資料,就多達上百萬字。

  除了彭慕源的民間故事搜集工作,張廷玉也對當地民俗曲藝開展搶救保護。“這些地方民間曲藝是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的動人音符。”張廷玉說,他通過走訪村民及周邊老藝人,搜集、整理、匯編具有客家特色的各種民間傳統小調、曲譜及唱詞等。2016年他編輯和出版《留住鄉韻》一書。

  搜集和打撈外,還創造新的亮點。龍藏寨景區坐落在原始森林后龍山邊,山上有一棵千年古樹南紫薇。“傳說伏虎祖師曾在樹下避難,因此村民也稱它為‘菩薩樹’。”在彭慕源看來,它的樹兜千奇百怪,大有文章可做。

  “剛開始都不太理解,只是看到老彭天天圍著棵古樹轉悠,不知琢磨著什么。后來,他把樹兜的造型提煉為十二生肖模樣,惟妙惟肖。他編寫的古樹詩歌,更表達了歲歲平安的寓意。”彭慕春介紹,如今此樹名揚海外,引來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專家前來考察。

  “景區名氣響了,山村人氣旺了,后龍山下建起了三層樓的森林客棧,客房常常供不應求。”彭慕春說,近年來僅春節前后半個月,村里接待的游客就超過2萬名。

  “好故事,真能帶來好收益。”開小吃店的村民王三金說,每逢節假日在自家店鋪排隊吃飯的游客真不少。

  “歡迎到彭坊,古樹有故事。”因為游客激增,彭慕源為欣欣向榮的旅游業編寫了一套解說詞,并組建了一支生態旅游志愿講解服務隊,義務為游客介紹旅游景點,講述“彭坊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彭坊村:一個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覺醒

2019-01-21 09:06 來源:福建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午夜性爱视频久久 | 日本乱亲伦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亚洲岛国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