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5年來通過組織參與20余個出國出境展覽

2018年05月18日 08:30    來源:人民日報    孫路遙 龔鳴 柳爽

原標題:用文物講述中國故事

  在巴黎舉辦的“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展上,一名法國觀眾被展出的中國古代香爐所吸引。記者 龔 鳴攝

  博物館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擁有66年歷史的上海博物館正在進行探索。5年來,上海博物館通過組織參與20余個出國出境展覽,將豐富的館藏珍品和現(xiàn)代展覽手段相融合,向數(shù)百萬境外觀眾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yōu)秀文化

  牽手“香水之國”

  中國古香洋溢巴黎

  芙蓉花旁、鸚鵡架下,美人斜倚薰籠之上,一具鴛鴦形香爐在美人裙裾下若隱若現(xiàn),閑情雅致躍然紙上。這是明代畫家陳洪綬的《斜倚薰籠圖》,也是描繪中國古代女子用香的經(jīng)典之作。近日,在“香水之都”巴黎,這位畫中悠然自得的仕女化身中國香文化的使者,帶領(lǐng)法國民眾進入一場跨越千年的香文化探索之旅。

  3月9日,“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展在巴黎市立賽努奇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以下稱“賽努奇博物館”)正式向觀眾開放,《斜倚熏籠圖》局部圖正是此次展覽的宣傳海報,懸掛于博物館大門多處,迎接絡繹不絕的觀眾。

  在古代中國,香被廣泛用于宮廷、廟宇和日常居所,是祭祀禮儀和生活藝術(shù)的載體,有修身養(yǎng)性、安神養(yǎng)生之功效,尤為文人雅士喜愛。走進燈光幽暗的展廳,來自中國的香料標本、青銅香爐、玉制香籠、陶瓷香碟、刺繡香包、木制香幾以及形態(tài)各異的香盒、香插、香筒等香具靜靜陳列,濃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展廳墻上懸掛著《斜倚熏籠圖》《十八學士圖屏》等描繪香事習俗的精美畫作,與展柜中小巧精致的香具相映成趣。墻內(nèi)鑲嵌的電子屏則講述著香文化的歷史和習俗,使展覽更加生動。

  除了展示香具、畫作,法方還邀請專業(yè)調(diào)香師依照中國古方,以法國工藝配制了五味“中國古香”,置于展廳的香味裝置內(nèi),供觀眾賞聞品味。整場展覽賞心悅目又沁人心脾,可謂一場“色香味俱全”的文化之旅。

  對于法國觀眾而言,古老的“中國芳香”無疑是遙遠而神秘的。波利娜是巴黎第一大學藝術(shù)史專業(yè)的學生,對中國藝術(shù)興趣濃厚,在參觀中一直用紙筆認真記錄著。在反復品聞一味古香后,波利娜告訴記者:“中國古香與眾不同,給人心靜的感覺。香味和展品結(jié)合,似乎能讓人聯(lián)想到繪畫中的場景,也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人生活的精致,充滿人文氣息。”

  “這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國香,沒想到和中國文化一樣歷史悠久。”巴黎市民莫妮卡贊嘆。自從1983年游歷中國后,她就愛上了中國文化。展覽開幕當天,莫妮卡仔細地觀看每一件展品,“這是一次寶貴的展覽,是美感和歷史的結(jié)合。從這些香具、繪畫里,能看到中國古代不同朝代人們的生活習俗,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是如此豐富”,莫妮卡說,這讓她感受到中國文化優(yōu)雅的一面,也讓她有了使用熏香的愿望。

  這次展覽是上海博物館與賽努奇博物館的第三次合作,此前兩館合辦的青銅器交流展和海上畫派展在法國收獲了很高人氣。在醞釀第三次合作時,賽努奇博物館館長、中國藝術(shù)史專家埃里克·勒菲弗在其館藏的中國古代香具中找到了靈感。他認為中國香這一主題新穎,將會吸引很多法國觀眾,“香本是非物質(zhì)文化,香事習俗在中國留下了許多實物印記和文學藝術(shù)作品,如陶瓷、漆器、繪畫等,能夠體現(xiàn)中國燦爛的藝術(shù)文化。”

  法國香水也以其悠久歷史、精湛技藝而廣為人知。“在‘香水之國’法國感受中國古香,相信會引起法國觀眾的共鳴。”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告訴本報記者,香文化是東西方共同擁有和喜愛的文化,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本次展覽通過器物、書畫和香味的結(jié)合,展現(xiàn)香文化背后中國物質(zhì)與精神文化的發(fā)展,同時以法國工藝和文化理念再現(xiàn)中國古香,是一次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和對話,有助于增進東西方文明的溝通和理解。

  “相逢”柏林

  中埃文物跨時空對話

  埃及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兩大古老文明皆由大河孕育,源遠而流長。2017年7月,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讓兩大文明在柏林碰出了火花。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上海博物館就開始同境內(nèi)外一些博物館和文化機構(gòu)合作交流。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的世界巡展在各地取得轟動效應,引發(fā)了上海博物館策展團隊的思考:除了將精品文物送出國,如何推出更有新意的展覽?展覽既要扎根中國傳統(tǒng),又要面向世界和未來,在人類文明大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這次特展正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最龐大、最重要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館藏眾多精美的埃及文物。在確定這次展出的主角為中國和埃及文物以后,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的策展團隊進行了多次討論,各自選出多件精品文物,但如何在這些來自不同文明的文物間建立起聯(lián)系,成為困擾雙方策展團隊的一個難題。

  “這種文明對比展覽,要對兩個文明都有深入了解才能比較,否則就很牽強。這對中國博物館界的知識結(jié)構(gòu)包括眼光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說。

  在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庫,一件古埃及王后的寶石項鏈令中國的玉器專家感覺似曾相識,她隨即想起在上海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一件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石項鏈與之有著異曲同工的藝術(shù)感。雙方專家一拍即合,“就是它了!如果將這兩件飾品并列擺放,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比四五千年前的埃及王室和良渚貴族的形象,是不是能發(fā)現(xiàn)一些奇妙的巧合?”

  整個展覽的思路豁然開朗,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對比”的形式來陳列組合兩國文物,就好似一個開放的解謎游戲,觀眾不需要讀懂晦澀復雜的文字說明,他們在觀察比照中,自己就能發(fā)現(xiàn)暗藏其中的某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仿佛文物本身“會說話”。

  最終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展覽,將中國商晚期的刻辭牛胛骨和古埃及托勒密時代的紙莎草《亡靈書》相比照,讓觀眾得以直觀感受中國早期甲骨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源流和發(fā)展;越王勾踐之子的青銅佩劍與新王國時期的王后立像比鄰,代表著兩大古國王權(quán)的時代印記;西漢出土的銀縷玉衣與古埃及石質(zhì)棺槨并列陳列,展現(xiàn)先人對永恒不朽的共同想象……

  展覽共吸引了近40萬人次前來觀展,也引起了當?shù)馗鞔竺襟w的關(guān)注。德國《世界報》稱:“此次展覽展示了在數(shù)千年前,古代中國人和埃及人是如何在其人性的創(chuàng)造力中,差異化地統(tǒng)一到一起。”

  柏林國家博物館所屬埃及博物館館長賽弗里德說,歐洲人對埃及文明了解相對稔熟,對中華文明特別是先秦與漢代文化不太熟悉。這種展覽方式有利于幫助德國民眾迅速理解中華民族祖先創(chuàng)造燦爛文化的過程。

  柏林國家博物館所屬亞洲博物館館長魯克思非常喜歡這次展覽的創(chuàng)新呈現(xiàn)方式,認為“這次展覽開創(chuàng)性地將兩大文明的文物系統(tǒng)陳列在一起,讓古代中國和古埃及展開了一次長時段、多維度、深層次的跨時空文明對話”。

  “迷你”展覽

  蘊含深厚文化內(nèi)涵

  兩件文物也能辦成一個展覽?

  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10月,上海博物館將春秋早期的青銅器子仲姜盤和清代書畫長卷《清江行旅圖》兩件“重器”送至希臘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舉辦為期半年的展覽——“來自上海博物館的珍寶”。四個月后,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的兩件珍寶——科拉雕像和舞樂圖瓶畫器蓋“回訪”上海,與中國觀眾見面。兩家博物館、四件珍貴文物,成就了中國和希臘文化輪番展演的大舞臺。

  早在2015年,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館長迪米特里奧斯·潘達爾馬里斯就向上海博物館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決定采取交換展覽的形式,各自從對方博物館挑選兩件展品來本館展出,共同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中國—希臘友好文化交流項目”。

  在上海博物館館藏的超過100萬件文物中,青銅、陶瓷、書法和繪畫四大門類的收藏最負盛名,要選出百萬分之二的展品,潘達爾馬里斯經(jīng)歷了甜蜜而糾結(jié)的內(nèi)心抉擇。“他熱愛中國文化,深諳中國茶道,對于中國文物的研究和鑒賞水平也堪稱一流。”上海博物館國際交流項目主管周燕群說。潘達爾馬里斯在中國古代青銅館一眼相中了子仲姜盤,又到書畫庫房選中了清代“金陵八家”之一吳宏的《清江行旅圖》。

  子仲姜盤上鑄造的銘文記載了它是晉國大師(官職名)為他的夫人“仲姜”制作的祈福之盤。盤通常與匜配套使用,是貴族在盥禮上用于洗手的盛水器。在眾多青銅器中,子仲姜盤的年代不是最古老的,但卻是獨一無二的:在水流沖擊下,盤內(nèi)青銅鑄造的水鳥、青蛙、魚等立體雕塑都可以360度旋轉(zhuǎn),與盤底浮雕的小動物相映成趣,賦予了這件器物獨特的生活趣味。它的出現(xiàn)意味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已經(jīng)從威嚴廟堂進入了日常生活。

  《清江行旅圖》也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山水畫,而在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研究員凌利中看來,它卻是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畫卷,蘊含著人與自然共生互棲的詩意情懷。為了幫助希臘觀眾更好地理解這幅作品,凌利中特地帶領(lǐng)攝制組前往浙江省富春江沿線拍攝短片。在這部短片中,真實的山川之景與藝術(shù)家筆下的畫中之景,移步換景,相互映襯,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靜態(tài)的文物展示,輔以動態(tài)的視頻短片,這兩件“有故事”的中國文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希臘觀眾的心。而來自希臘的展品也引發(fā)了中國觀眾的濃厚興趣。

  科拉雕像和舞樂圖瓶畫器蓋,分別與希臘神話中兩位最著名也最受人喜愛的女神雅典娜及酒神狄俄尼索斯相關(guān),科拉雕像反映的少女形象典雅端莊,舞樂圖瓶畫器蓋則描繪了狂歡景象,這也應和了本次展覽的主題——“典雅與狂歡”。

  從文物數(shù)量而言,這兩個展覽的規(guī)模堪稱迷你,但四件文物分別代表了兩種文明不同的精神特質(zhì),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對于上海博物館來說,舉辦這兩個微型展的意義還在于這是希臘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第一次來到中國,同時它也是上海博物館與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憑借“以小見大”的獨特視角,這次展覽被觀眾們譽為2018年不容錯過的“小而美精品展”。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chǎn)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上海博物館5年來通過組織參與20余個出國出境展覽

2018-05-18 08:30 來源:人民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视频 | 正在播放女人与久久品99 |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 | 日本玖玖资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