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晨熙
□ 本報實習生 胡蕙心
一只孔雀慢慢從一對母女身前經過,不料,成年女子猛然伸手拽住孔雀的一根羽毛,并用力扯了下來……近日,這段拍攝于河北秦皇島燕塞湖景區內的視頻一經曝光,就遭到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事件,此前已屢屢發生。2017年,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被曝有游客拔孔雀毛;2018年,江蘇揚州茱萸灣動物園4只雄孔雀羽毛被游客拔光,導致孔雀毛細血管受傷;2020年云南野生動物園內,一女子追著孔雀跑,與她同行的男子則迅速上前拔下孔雀羽毛……
在一些網友看來,有的人之所以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傷害景區內的動物,最大的原因就是這類行為很難受到懲處,就像此次事件,該女子最終并未受到任何懲處。
“這類行為確實不能僅靠呼吁和自我道德約束,必須要戴上法律‘金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景區內傷害動物事件頻頻發生,為了保護動物安全,減少景區不文明行為,應考慮通過立法對此類行為予以規制。
亂投喂屢禁不止
每每看到景區內傷害動物的新聞,陳靜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北京動物園的一名工作者,她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和動物們在一起,這些動物在向每一位游客展示著它們的美好,她想不通為什么有人會如此堂而皇之地傷害動物。
在工作中陳靜發現,游客投喂成為影響動物健康的一大因素。
“動物飼料有嚴格標準,根據每種動物的不同體質和需求配送,每天的飲食要定量,游客胡亂投喂會打亂科學配餐,引發動物消化不良,甚至造成死亡。”北京動物園飼養員王沖介紹說,為了滿足一些游客親近動物的需求,會在兒童動物園等設有“投喂體驗區”,由飼養員定時定量為游客提供專用喂養飼料,但不少游客仍喜歡自行投喂,有些食品甚至還帶著包裝袋。
如今,動物園內的熊山、猴山等熱門區域,都被高高的玻璃罩住,通風處也采用網眼設計,陳靜表示,這樣改造一方面是為了保障游客安全,另一方面就是防止游客投喂。
盡管如此,在諸如羚羊、斑馬等這些沒有玻璃封閉的場館,投喂現象依然嚴重。“為了動物健康,請您不要投喂”的提示牌和志愿者的勸阻,依然擋不住一些游客“見縫插針”地去體驗投喂動物的“樂趣”。
完善黑名單制度
暑假來臨,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去動物園,客流量的增加也使得不文明行為不斷增多,僅一個周末,陳靜就勸阻了近10起投喂動物行為,她還記得一名將火腿腸扔進動物籠子里的游客在面對勸阻時,不以為然地回了一句:“要不然你罰我。”
如何處罰這類行為一直是景區的“痛”。此次女子拽孔雀羽毛一事,涉事景區“如果當場發現也只能制止,無法處罰”的回應顯得頗為無奈。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規中心副主任王天星表示,依據現行法規,景區確實沒有處罰權,一旦發現問題,工作人員應及時制止并報警來解決,像北京動物園內設有駐園派出所,就是方便發生糾紛時能及時處理。
其實,當前在一些地方出臺的公園條例中,針對游客在景區內傷害、投喂動物等行為作出了規制。
比如,《北京市公園條例》規定,游人游覽公園禁止恐嚇、投打、傷害動物或者在非投喂區投喂動物,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責令改正,并可以處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
“這類處罰屬于行政處罰,劃歸到城管局,景區沒有處罰權。”不過,王天星指出,這并不意味著景區可以對此類行為視而不見,發現問題時應及時制止,情節嚴重的要立刻報警,同時加強與執法部門的聯動檢查。
據了解,北京動物園在2014年獲得北京市園林綠化執法部門的委托執法,2016年國慶節長假期間,北京動物園的執法隊員就曾對違規游客開出了4張亂投喂的罰單。
但王天星指出,當前這樣的委托執法還沒有形成常態化機制,應增加景區管理隊伍和城管執法隊伍等開展聯合巡視執法的頻率。此外,未來可考慮通過立法適當授予景區一線執法團隊一定的行政執法權和行政處罰權,但一定要在相關執法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在朱巍看來,把游客黑名單制度運用好也是懲罰這類傷害動物行為的關鍵。
2015年施行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家、省級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可設立本行政區域內的“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將不文明行為與公民個人信用或誠信掛鉤,建立失信檔案。該制度也被稱為游客黑名單制度。
但從實際執行情況看,至少在針對傷害動物的行為上,游客黑名單制度效果非常有限。朱巍指出,一方面,辦法中列舉的幾項應當納入“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具體情形中多為對公共設施和文物古跡的損害,不包括傷害、投喂動物等行為;另一方面,對于被列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會對游客產生怎樣的影響,辦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
對此,朱巍建議進一步完善游客黑名單制度,增加諸如不合理投喂、惡意傷害動物等行為的規制,尤其要制定嚴厲的懲處措施,強化約束力。
缺一部專項法律
“對于惡意傷害動物的行為,僅靠道德約束沒用,必須靠法律的嚴懲。”對于一些游客的肆無忌憚,有網友將其歸結于我國動物保護法律的缺失。我國雖然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但主要針對的是野生動物,很難去保護景區飼養動物、家養寵物等,缺乏一部綜合的動物保護立法。
2011年,針對飽受爭議的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等10位法學家集體呼吁,我國應盡快制定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以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的基本利益為主旨,禁止所有對動物的不當傷害和殘酷行為。
在近幾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針對動物保護立法提出建議。
2020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聯名30位代表提交制定動物保護法的議案。趙皖平指出,我國作為世界上飼養最多各類動物的第二大經濟體,至今沒有一部綜合性動物保護法,不利于引導人民向善,亟須制定一部能有效保護動物、防止動物受到傷害的綜合法律。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連續多年提交制定反虐待動物法的建議。朱列玉表示,虐待動物行為不僅危害動物生命健康,更可能演變成危害社會秩序的惡性治安事件,立法規范虐待動物行為,可以填補當前法律的真空狀態,從法律角度對此類行為進行懲處。
趙皖平和朱列玉均建議,在法律未制定前,可考慮先在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增加虐待動物處罰的內容,將虐待動物、惡意傷害動物等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范圍,提高違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