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質是“人機協同”

2018年09月28日 10:57   來源:經濟日報   李曉華 吳朋陽

  人工智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像人類一樣聰明的人造機器”。將這個聰明的“人造機器”應用到制造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機器能夠“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技工水平”,實現制造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

  “人工智能+制造”的“智能化”過程,與過去制造業追求“自動化”的過程有本質上的區別。“自動化”追求的是機器自動生產,本質是機器替代人,強調大規模的機器生產;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機器的柔性生產,本質是“人機協同”,強調機器能夠自主配合人的工作,自主適應環境變化。

  “人工智能+制造”追求的不是簡單粗暴的機器換人,而是將工業革命以來極度細化的工人流水線工作,拉回到“以人為本”的組織模式,讓機器和人分別從事自己更擅長的事,機器承擔更多重復、枯燥和危險的工作,人類承擔更多創造性的工作。

  制造業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產業,一件產品少則有數十種原料投入,多則由數百萬零部件構成;生產同一個產品,不同企業具有不同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和零部件投入。由于生產工藝不同、設備接口不同、數據格式不同,不但會造成供應鏈上下游的數字化連接困難重重,而且每個企業的數字化改造都要另起爐灶,費時費力。通過建立一個遵循共同標準、通用性更強、即插即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解決“人工智能+制造”過程中的上述問題。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業提供通用的算力(工業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算據(工業大數據)和算法能力(工業人工智能),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人工智能+制造”的典型方向主要有三類:一是智能生產,實現生產設備、價值鏈、供應鏈的數字化連接和高度協同,使生產系統具備敏捷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學習提升等能力,全面提升生產效率。二是智能產品,通過云端連接或將訓練好的人工智能系統封裝到硬件中等方式,賦予產品智能化響應外界變化和用戶需求的能力。三是智能服務,實時監測產品狀態和響應用戶需求,提供以租代售、按時計費、遠程診斷、故障預測、遠程維修、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實現制造企業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的轉變。

  總之,通過“人工智能+制造”實現高水平的人機協同,能夠推動制造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騰訊研究院 李曉華 吳朋陽)

(責任編輯:單曉冰)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一级a一级a国产爰片免费免免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 午夜爽爽福利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