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要聞 > 正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萌發與實踐——區域協調發展篇

2018年07月21日 13:36   來源: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看《浙江日報》版式請點這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提出并實施了“山海協作工程”、新型城市化、城鄉一體化、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等一系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不僅促進了浙江的區域協調發展,使浙江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領先的省份,也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實踐基礎。

  

  由于受區位條件、資源要素、發展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是國內外經濟發展中的普遍性現象,也是區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情特征決定了多樣化的區域發展條件,也造成了浙江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本世紀初,浙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習近平同志來浙江工作后,敏銳地觀察到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諸多問題,適時提出了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基于對區域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浙江區域發展現實的準確把握,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的“八八戰略”,強調“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這些重要論述,突出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刻思考和戰略謀劃,繪就了浙江區域協調發展的藍圖。

  1.確立通過區域協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作出了“山海協作工程是推動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對口協作、引導鼓勵發達地區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輻射、促進欠發達地區勞務輸出的重大舉措”等科學論斷。習近平同志開創性地提出了深入實施“百億幫扶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協作工程”三大工程。其中,“山海協作工程”是發揮核心帶動作用的龍頭工程。2003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麗水市調研時要求實施好“山海協作工程”。同年7月,在衢州市調研時強調,要大力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在發展來料加工的基礎上,把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作為借力發展的重要載體,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2004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山海協作工程”情況匯報會上,強調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推進“山海協作工程”,著眼于全省經濟布局優化推進“山海協作工程”,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進“山海協作工程”,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統籌區域發展路子。2005年,他在“山海協作工程”工作會議上強調,“山海協作工程”是我省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而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在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中,既要重視工業項目合作,也要重視農業和服務業項目的合作,使合作領域向一、二、三產全面拓展。“百億幫扶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協作工程”精準把握了當時浙江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和內在原因,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之策。“三大工程”的深入實施,通過政府聯動、市場拉動、產業帶動,逐漸形成了有浙江特色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

  2.確立通過新型城市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作出了“城市化是一個‘牛鼻子’,對生產力布局、城鄉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具有全局性影響”等科學論斷。城市化促進空間格局優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力。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新型城市化對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2002年11月,他在杭州市考察調研時,提出要著力推進城市化,提升經濟整體素質。2003年1月,他在麗水市考察調研時提出,要抓好城市化,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同年1月,在衢州市考察調研時指出,城市化是一個“牛鼻子”,對生產力布局、城鄉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具有全局性影響。他還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把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斷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2006年8月,習近平同志在全省城市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通過大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完善城市空間布局來促進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優化城鎮體系,注重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協調發展。習近平同志對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論述,體現了他對區域協調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正是得益于習近平同志在城市化方面的超前謀劃,才形成了今天浙江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3.確立通過統籌城鄉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作出了“統籌城鄉發展居‘五個統籌’之首”“推進城市化要以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等科學論斷。城鄉協調是區域協調的重要方面,沒有城鄉的協調就沒有區域的協調。2003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走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村人口集聚上取得新突破。2003年2月,他在全省“轉變作風年、調查研究年”活動總結和加強調查研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深化城鄉配套改革,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同年4月,他在建德市、淳安縣調研時,要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使欠發達地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2004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全省統籌城鄉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統籌城鄉發展居“五個統籌”之首,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體現。同年4月,他在省委常委會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再次強調,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時期新階段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他在2005年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務必統籌城鄉興“三農”。城鄉一體化將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致力于促進城鄉之間形成系統有機的內在聯系,從而達到融合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最高境界。城鄉一體化理念的率先實踐,使浙江成為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

  4.確立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作出了“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等科學論斷。2002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市調研時指出,無論從國內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演進,還是從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來看,加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合作都顯得十分緊迫,應該建立滬蘇浙三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層的定期會晤機制。同年12月,他在寧波市調研時,要求充分利用長江三角洲地區各省、市之間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融、人文相近的特點,主動接軌、加強協作、發揮優勢、實現共贏。2003年3月,在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時,他強調要圍繞“接軌上海、學習滬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發展。同年7月,他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指出,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是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移等國際大環境和經濟發展規律使然。要把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作為我省擴大開放的一個重要平臺。在習近平同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浙江主動接軌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發展,在地區合作交流中推動了浙江的區域協調發展。

  5.確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理念,作出了“海洋經濟是陸海一體化經濟。海洋的大規模開發,需要強大的陸域經濟支持;陸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依托于藍色國土,發揮海洋優勢”“努力使海洋經濟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等科學論斷。習近平同志前瞻性地認識到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意義。2003年1月,他在舟山市考察調研時提出,要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把舟山建設成我省參與長三角地區經濟合作與發展的藍色通道。同年8月,他在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海洋是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二省一市走向世界的共同通道。加快海洋經濟發展,保護和開發海洋資源,不僅是實現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也是長三角地區融入國際經濟的重要途徑。2005年6月,他在聽取舟山市工作匯報時指出,舟山發展海洋經濟大有可為,發展海洋經濟起點要高、氣魄要大、舉措要實、步子要穩。為了更好發展浙江的海洋經濟,習近平同志提出要推進寧波—舟山港的一體化。按照習近平同志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擘畫,浙江形成了以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舟山港、杭州灣經濟區、臺州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等為代表的海洋經濟發展大格局。

  

  新疆伊犁果子溝大橋。

  6.確立“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作出“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從以‘引進來’為主向‘走出去、引進來’并舉轉變”等科學論斷。2004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全省對外開放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同年3月,他在全省統籌城鄉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要立足全局發展浙江,跳出浙江發展浙江,要做好對口支援和國內合作交流工作,落實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等戰略部署。習近平同志把“山海協作”的理念延伸到參與和服務全國統籌協作發展的大局之中,強調這“不僅是浙江的政治責任,也是浙江的發展機遇”,并身體力行做好與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地區的深入對接工作。2006年12月,他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努力推進對外開放從以“引進來”為主向“走出去、引進來”并舉轉變。他從寬廣的視野審視浙江發展,提出“浙江人經濟”的概念。“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理念,使浙江得以從更大的空間中整合資源,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為浙江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空間,培育了浙江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并實踐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結出了豐碩成果。2007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57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265元,分別連續7年和23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2.49:1,為全國收入比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最高的杭州市與人均GDP最低的麗水市,人均GDP之比為2.76:1,在幾個沿海發達省份中是最小的。此后,浙江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使浙江成為全國區域發展最為協調的省份之一。2017年,浙江城鎮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261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分別連續17年和33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054:1,延續十余年持續降低的走勢,是全國收入比最小的省份。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杭州市達49832元,最低的麗水市為29329元,兩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1.7:1,在幾個沿海發達省份中是最小的。麗水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高于同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居民享受的醫療保障、基礎教育、社會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來看,浙江省各項指標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其中2017年浙江省最低月工資標準為全國各省市最高;2016年醫院、衛生院床位數為49張/萬人;衛生技術人員77.4人/萬人。在《2017年中國發展指數》排名中,浙江位于全國各省市第五,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會環境等四方面均位居全國前列。

  1.“山海協作”充分發揮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各自的比較優勢,通過優勢互補,補齊各自短板,實現互利共贏,走出了一條有浙江特色的區域協調發展路子。15年來,山海協作工程成效明顯,浙西南地區獲得了項目、資金和人才,實現了加快發展;沿海地區獲得了要素資源和發展空間,實現了加快轉型。而且,山海協作的內涵和方式都得到了大大的擴展。從結對關系看,全省與26個欠發達縣結對的發達縣(市、區)從30個增加到43個,同時在縣縣結對、部門結對的基礎上,拓展了村鎮、村企等結對。從合作內涵看,在深化特色產業、社會事業、群眾增收等領域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推進了科技創新、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合作。從平臺覆蓋看,目前全省已有各類山海協作共建平臺32個,其中,工業類產業園9個,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16個,各類“飛地”園區7個,實現26縣共建平臺全覆蓋。2012年到2018年一季度,全省累計實施山海協作特色產業合作項目3601個,到位資金2664億元;實施群眾增收、新農村和社會事業項目1686個,到位資金7.98億元。在衢州市,山海協作產業合作項目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已占全市新增生產總值的35%左右。“山海協作工程”成為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使欠發達地區對全省經濟總量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山海協作也成了全省各地推進自身協調發展的普遍方式。杭州市于2010年正式推出“區縣協作”戰略,將城區和五縣市進行掛鉤結對,從產業協作開始,實行全方位統籌發展,實現產業共興、資源共享、環境共保。還專門設立統籌基金,每年由市財政新增10億資金支持五縣市發展。各個城區同時設立專項基金,每年不低于3000萬元,用于區縣合作項目的前期籌備。區縣協作使杭州市內區縣之間、城鄉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區縣協作后,大家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在規劃的設計和實施工程中,都把對方當作“自家人”加以充分考慮。甚至許多對外的推介會、招商會,雙方聯袂登場,緊密合作。在區縣協作戰略推動下,杭州五縣市發展勢頭良好,財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不斷提高。

  2.新型城市化戰略推動浙江四大都市區齊頭并進、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大動力,使浙江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互促、區域一體、整體發展的良好格局。2006年8月,浙江召開全省城市工作會議,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強調“堅持統籌發展、集約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鎮體系,完善城鄉規劃,提升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創新發展機制,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此后十多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新型城市化戰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新型城市化這篇大文章書寫得氣勢磅礴。2009年9月,浙江省政府與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了《關于聯動推進浙江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意見》,提出通過部省共建,將浙江打造成為全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先行區和示范區。2011年2月,國務院批準實施《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使浙江成為全國首個正式實施新一輪城鎮體系規劃的省份。2012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同年7月,浙江省委印發《浙江省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綱要》,省政府制定出臺《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發展“十二五”規劃》,將浙江的新型城市化推上更高的臺階。2014年4月,浙江再次召開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會議,提出了全面提高城市化質量和水平的更高要求。十多年的新型城市化,使浙江發展的空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化結構形態更為合理。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經濟加快發展,城市集聚輻射功能不斷增強,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省域中心城市發展勢頭良好,美麗縣城、縣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設。“三群四區七核五級網絡化”省域城鎮空間結構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目前,浙江的城市化率為68%,高出全國約10個百分點。四大都市區成為推動全省發展的四臺“發動機”。一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四大都市區為主體,以海洋經濟區和生態功能區為兩翼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已然成型。

  3.城鄉一體化戰略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整體發展新格局,使浙江進入了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階段。2004年,在習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在全國率先出臺《浙江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拉開了城鄉協調發展的大幕。2006年,浙江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見》,提出要實施“中心鎮培育工程”,打通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此后,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以釘釘子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城鄉一體化發展重要論述,繪就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浙江城鄉一體化發展圖景。2010年,浙江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基礎上作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決策部署,并在全國率先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在當年的上海世博會上,浙江館以“幸福城鄉、美好家園”為主題,向世界展示了浙江區域協調發展的鮮明特色與獨特魅力。2015年,浙江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特色小鎮,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特色小鎮。總體上看,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編制省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全省生產、生活和生態發展空間。開展開化、嘉興、德清三個國家級“多規合一”試點。編制實施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年)、環杭州灣、溫臺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規劃和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規劃綱要,修改完善全省近200個中心鎮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及近2萬個村的村莊規劃,實現了縣(市)域范圍城鄉規劃全覆蓋、要素全統籌、建設一盤棋。一個城鄉一體化的規劃管理格局已經形成。與此同時,城鄉人居環境品質不斷優化。全省有聯合國人居獎市縣和項目的數量、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市縣和項目的數量,以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數量等都位居全國前列,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總面積占全省陸域面積的比重已經超過6%,也處于全國前列。另一方面,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事業加快發展,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和便民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全面進入全民養老醫保時代。從中心鎮、小城市培育到四大都市區建設,從美麗鄉村到特色小鎮,展示的不僅僅是詩畫江南的城鄉一體化美景,更昭示了浙江已經進入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4.“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浙江本土之外尋求更多的資源和發展空間,在更高的層次上促進浙江的整體發展,開辟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空間。2005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發表《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文章指出,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在高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的戰略選擇。十多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理念,從更高的層次,以更開闊的視野謀劃浙江的整體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主動接軌上海、加強長三角地區合作方面,首先,制度層面上,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人會議實現了制度化;其次,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上,長三角主要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網也正在形成之中,三小時經濟圈開始形成;最后,市場一體化上,企業之間的交流、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公共服務的共享都更加順暢。目前滬杭同城化、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要素流動、優勢互補、深度分工等效應已經顯現,不僅直接促進了浙江的區域發展,也推動了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在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方面,一方面,從2011年開始實施“浙商回歸”工程,希望借用另一個浙江——800萬省外、海外浙商的力量,來激發浙江經濟的再一次飛躍。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浙商“借船出海”,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海外并購之路。通過開展跨國并購,浙江一些龍頭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業鏈、價值鏈,搶占市場發展制高點,促進了企業跨越式發展,也推進了浙江的產業升級,吉利、龍盛、華立等都成為成功的案例。可以說,浙商的“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已經形成了促進浙江區域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在向藍色海洋拓展更大發展空間方面,海洋經濟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等的規劃建設、全省港口一體化的強力推進等,使浙江海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17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7540億元,比2016年增長11.8%,增速比2016年高出4.4個百分點。海洋港口一體化不斷取得新成效,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的大港,連續九年摘得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桂冠。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大拓展了浙江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積極謀劃區域協調發展,無論是在浙江工作期間,還是到中央工作,他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都體現了對區域協調發展規律的精準把握和不斷創新,對推動浙江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1.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注重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短期與長期、重點與一般、內部與外部等重大關系,體現了對區域協調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這一整體發展觀,始終貫穿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更廣領域更高層次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思想之中。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基于對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辯證關系的認識,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百億幫扶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協作工程”。以“山海協作工程”為重點,則體現了對重點與一般關系的準確把握,是重點論與兩點論的統一,這也是他通過局部之間的協調來推進整體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他提出要“著眼于全省經濟布局優化推進‘山海協作工程’”,并制定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洋經濟、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現了對區域整體發展觀的深刻把握。他提出了“六個整體推進”的要求:整體推進城鄉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整體推進城鄉就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形成城鄉一體的就業新格局;整體推進城鄉規劃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著力形成城鄉建設互動共進的新格局;整體推進發達地區的加快發展與欠發達地區的跨越式發展,著力形成先富帶動后富、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整體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形成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整體推進城鄉配套改革,著力形成統籌城鄉發展新體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謀劃上,堅持事物普遍聯系的整體理念,運用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將整體發展觀升華到更高遠的境界。長江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戰略的相繼提出,形成了一個全國層面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格局;而“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則顯示了一種大氣磅礴的關于世界發展的整體觀。

  2.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著眼于全面提高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能力,著力構建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這一戰略性設計,始終貫穿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整體謀劃之中。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破除舊體制、建立新機制,努力探索一條有浙江特色的區域協調發展之路。他強調,要在深化改革中破除阻礙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性障礙;要大力實施“三大工程”,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全面提高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的能力;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努力在統籌區域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要完善區域協作和結對幫扶機制,充分發揮發達地區先發優勢,推動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在欠發達地區援建一批農村經濟發展和村莊整治建設項目。同樣,在主動接軌上海、推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問題上,他也多次要求共同建立滬蘇浙經濟合作發展座談會制度和黨政主要領導層的定期會晤機制,并高度重視主動推進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

  到中央工作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和新機制,針對不同區域的特點,強調取長補短、精準定位、區別發展。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提出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認為這是千年大計,是化解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舉措,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要舉措。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還提到,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這不僅對于進一步利用好海洋資源,統籌內陸、近海和遠海各種資源,提升在海洋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的思想,貫穿于他對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的謀劃推動之中,體現了通過加強機制建設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維。

  3.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使優勢更優;補齊短板,實現現有劣勢向后發優勢的轉化。這一比較優勢觀,成為始終貫穿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科學方法論。區域一體化,實質上就是要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通過分工協作,發揮各自比較優勢,走出一條科學持續、協同發展的路子。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多次強調,作為城鄉和區域發展比較平衡的地區,要大力加快城市化進程,充分發揮縣域經濟的優勢和活力;要發揮浙江山海資源優勢,辯證看待資源問題,轉變發展思路,大力增強科技實力、生產實力,努力提高開發各種資源的能力;充分利用麗水與溫州、臺州、金華等經濟發達地區地域相聯的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實現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對于當時浙江呈現出來的塊狀特色經濟優勢,他強調加快發展塊狀經濟,有利于加快產業的集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有利于推動全省經濟進一步擴大總量、提高質量,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有利于加快推進城市化,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地強調發揮比較優勢對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他多次提出,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打破區域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形成一體化發展的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生產力布局優化,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構建連接東中西、貫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網絡化、開放式的區域開發格局,不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中央相繼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帶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和規劃,以及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重大舉措,充分展現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區域協調發展思路。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形成的區域比較優勢論,在全國層面得以全面展開、充分發揮,成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4.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把讓不同區域的城鄉居民享受基本同等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統籌區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這一為民情懷,是始終貫穿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價值指向。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并深入實施的“百億幫扶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和“山海協作工程”三大工程,其核心價值指向無疑是提高欠發達區域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他們能享有與發達區域大致相同的生活質量。“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他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正是看到了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所造成的城鄉之間巨大的差距。他提出“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則是從更寬闊的視野,為人民謀求更大的發展。無論是從山海協作到接軌上海,還是從城鄉一體化到區域一體化;無論是“跳出浙江發展浙江”,還是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無不閃耀著他忠誠為民的高尚情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這種為民情懷彰顯得更為博大、更為深厚。他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區域協調發展的三大目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他深情地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我們吹響了打贏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黨全國要勠力同心,著力補齊這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對所有困難群眾,我們都要關愛,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溫暖”。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凸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升華,展示出徹底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積極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在浙江的新實踐。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作出了建設“六個浙江”,突出“四個強省”工作導向,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浙江認真處理好“城與鄉”“富與貧”和“內與外”三對關系,堅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高質量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四大平臺”建設,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合作發展,以“一帶一路”為統領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努力譜寫浙江更高質量區域協調發展的嶄新篇章。

  1.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進一步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2018年5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衢州市召開全省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提出要聚力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以創新合作為重點,研究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山區轉移的好辦法,推動協作內容從傳統產業梯度轉移更多向創新成果轉化落地轉變。繼續在解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下功夫,把浙江區域協調發展的質量提得更高、亮點做得更亮。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始終,充分發揮山區綠水青山這個最大優勢,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堅定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信念,加快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通道。充分挖掘山區開放的潛力,進一步打開山區開放發展的空間,以旅游國際化為突破口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突出共享導向、做好民生工作,讓更多群眾在“山海協作工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著力建好協作發展新平臺,重點謀劃建設“飛地”園區、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山海協作產業園,實現特色化高質量發展。加強高端要素和公共服務供給,圍繞富民惠民安民行動計劃,加大技術、人才協作力度,著力提升山區醫療、教育質量,堅決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

  2.新型城市化再謀新篇,進一步完善高質量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新型城市化作為推進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的重要動力,不斷創新和完善新型城市化的體制機制。2016年1月,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浙江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新型城市化為主抓手,把山與海、城與鄉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塑造以四大都市區為主體,海洋經濟區和生態功能區為兩翼的區域發展格局。同年9月發布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作出了更為系統具體的部署,提出以人的城市化為核心,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都市區為主體形態,優化形成“一體兩翼”空間格局;以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為建筑方針,塑造城市特色環境風貌;以完善城市治理體系為支撐,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創新推動產業轉型為重點,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推進區域統籌、城鄉一體,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生態文明、區域協調、文化傳承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對新型城市化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加快建設環杭州灣、溫臺、浙中三大城市群,大力提升四大都市區綜合能級和國際化水平,積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推動區域中心城市提質升級,推進有條件的縣(市)發展成中等城市,培育一批小城市和中心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二是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城市整體提升,推動城市人居品質邁上新臺階;三是堅持做強市域經濟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并重,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四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深化“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加快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產業發展融合化。同年9月,省政府發布《浙江省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從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培育發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等五個方面進一步細化落實。同時,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推進擴權強縣和強鎮擴權等改革,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

  3.以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浙江的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已經進入到了一體化全面融合發展的新階段,發展的空間格局面臨深刻的調整。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時啟動了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行動計劃,以杭州灣經濟區為核心,聯動推進甬臺溫臨港產業帶建設,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浙西南生態旅游帶為重點,推進生態功能區保護發展,把省域建成大花園;構建以義甬舟為主軸的開放通道、支撐大灣區創新發展的灣區通道、引領大花園建設的美麗通道,促進省域聯動發展。大力加強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實施海洋強省行動,深化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打造以寧波舟山港為龍頭的世界級港口集群。不斷優化的空間發展格局,將進一步促進浙江全域的一體化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也將進入更高質量的新階段。

  

  位于嘉善高鐵新城核心位置的上海人才創業園。

  4.做好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建設大文章,進一步深化拓展區域協調發展的廣闊空間。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是進一步拓展浙江更高質量區域協調發展空間、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主動接軌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指出,要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地區合作發展,支持嘉興打造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進一步要求,以重大合作項目為載體主動接軌上海,促進長三角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首先,精準定位,不斷探索融入發展的新途徑新平臺。按照高質量發展、國際化和現代化的要求接軌上海;謀劃打造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合力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共同建好G60科創走廊,實現與江蘇的共贏發展;堅持以“兩山”理念為引領,與安徽聯動推進千島湖及新安江流域保護、浙皖閩贛生態旅游協作區建設。其次,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注重系統推進。突出整體謀劃,建立清晰完善的規劃體系;突出生態優先,共建綠色生態廊道;突出互聯互通,大力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突出創新發展,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特別是以更加主動有為的姿態和舉措,認真負責地做好我省與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貴州、重慶、湖北、吉林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部分地區的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對口協作、對口合作工作,努力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第三,實現全領域全方位融入發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不是一個市、幾個市參與的事,而是全省域的大事;也不是一個領域、幾個領域的合作,而是全方位的合作;不僅僅是洽談對接、互動交流,而是深層次的一體化。全省各地都要各盡所能,各揚所長,參與和服務一體化,融入一體化,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作出浙江貢獻。

  (課題負責人:徐明華 楊大鵬)

  實踐案例鏈接——   

  杭衢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 念好“山海經” 唱響“協作曲”》》 

  泰順山民的小康路》》 

  全面接軌上海再提速——嘉善:借“海”揚帆天更闊》》 

  浙江積極推進東西合作對口支援——“之江情”牽八方》》 

  寧波舟山港向世界一流進軍 大潮奔涌逐浪高》》 

  評論:山呼海應 協調共贏》》 

(責任編輯:馬常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 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