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春節臨近,糧食夠不夠吃,是否營養健康,質量好不好,都是消費者十分關心的問題。當前,糧食消費需求已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升級。保障糧食安全,應順應消費需求,不僅要注重數量安全,還要考慮營養安全、質量安全等多維度目標,確保中國碗里裝更多中國糧,而且要裝更多中國優質糧,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數量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基礎。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已經站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隨著人口增長和膳食結構轉型升級,我國肉蛋奶和水產品等副食品消費快速增加,飼料糧需求大幅增長,有專家預計2030年糧食需求峰值將會到來。糧食供求結構性短缺成為糧食安全面臨的最大挑戰,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過去一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高達1.58億噸,以飼料糧和油料進口為主。
新的一年,應把增加糧食產量作為主要目標,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把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為有力抓手,大力推進糧食穩產增產,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完善糧食進口與生產協調機制,掌握糧食進口主導權,防止進口過量擠壓國內糧食市場,確保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抓糧“兩個積極性”。
發展糧食生產,絕對不是簡單增加糧食產量,還應更加關注食物營養價值,消除“隱性饑餓”。在保障口糧絕對安全基礎上,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玉米、高粱、大麥等飼料糧生產,更好地滿足畜牧業發展需求。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拓寬油料多元化供給渠道,提高食用油自給率。提升糧食品質,發展優質稻谷、優質高端強筋小麥、優質高端弱筋小麥等優質糧食生產。通過育種改良,培育出營養豐富、口感更佳的糧食品種。啟動國家全谷物行動,讓全麥粉、全麥面條、糙米米飯、糙米燒賣、蕎麥面條等全谷物食品逐漸走上餐桌,改善膳食結構,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糧食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在保障數量安全、營養安全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食品質量安全。糧食產業鏈條長,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各個環節,都存在糧食質量安全隱患。糧食產量可以量化,但糧食質量無法量化,必須嚴把糧食質量關,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初步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實現“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為更好地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提供強有力支撐。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線,品牌是質量的代名詞,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近年來,各地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充分發揮糧食資源優勢,傾力打造糧食品牌,提高糧食附加值。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省級公共品牌+市縣特色品牌+眾多企業知名品牌”三級糧油品牌體系,全國涌現出一批叫得響的糧油品牌,如“吉林大米”“山西小米”“水韻蘇米”“天府菜油”“齊魯糧油”“荊楚糧油”“廣西香米”“廣東絲苗米”等眾多省級區域公共品牌,如“舒蘭大米”“蔚縣小米”“周口小麥”“固陽燕麥”等眾多市縣區域公共品牌,還有成百上千個知名度、美譽度很高的企業品牌,老百姓餐桌上的優質糧油產品越來越豐富。
保障糧食安全,離不開規劃引領和創新驅動。2025年,我國將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編制“十五五”規劃。應緊密結合糧食消費需求升級趨勢,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審視糧食安全,不斷豐富糧食安全內涵,堅持新發展理念,科學編制規劃,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