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平臺上出現一些打著“債務重組”“債務優化”旗號的不法貸款中介,他們聲稱“放貸速度快”“門檻低”“手續簡便”,只講誘人條件、隱瞞不利信息,并在辦理過程中設置重重陷阱,進一步加重了借款人的債務負擔。
急需減輕債務負擔的借款人,很容易被不法貸款中介的話術吸引,被誘導辦理“借新還舊”、申請高息過橋墊資等。然而,這兩種“債務優化”均暗藏貓膩。以“借新還舊”為例,不法中介以幫助消費者“養好征信”等名義,誘導消費者向其申請墊資,再幫消費者申請新貸款償還墊資。在這個過程中,中介先收取一筆不菲的墊資費,待促成貸款后,再按放款額收取高額服務費或手續費。
綜合計算,消費者經歷所謂“債務重組”后的綜合資金成本,遠遠高于正常貸款的息費水平。此外,相關操作還涉及“倒貸”,暗藏法律風險,借款人可能面臨違約違法風險。眾所周知,消費者與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會明確約定貸款用途,如未按合同約定使用貸款,將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銀行要求提前還貸,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
不法貸款中介提供的“債務重組”途徑,很難從根本上緩解借款人的債務壓力。金融監管部門此前多次發布提示,要警惕此類債務重組的本質及其背后隱藏的風險。消費者如確有融資需求,應先評估自身收入和消費情況,再向正規金融機構獲取金融服務,切勿聽信不法中介的辦貸誘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