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各方面政策“組合拳”協同配合、精準發力。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凸顯對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政策整體效能的重視。
做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前提。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下,堅持以系統思維制定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下好全國一盤棋,是必然之舉。
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性政策,共同影響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其一致性對于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非經濟性政策,如環保、教育等,盡管看似與經濟政策關聯較弱,實際上在資源配置、市場預期和社會福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例如,環保政策在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度擴張的同時,也將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催生新能源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同樣,教育政策可通過提升人力資本來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這些非經濟性政策能夠通過影響勞動力素質、市場活力和產業結構,間接推動經濟發展。因此,把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政策目標互補,避免政策目標相互抵消或矛盾沖突帶來的“合成謬誤”,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具體來看,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可為宏觀政策制定與調整提供重要參考,確保宏觀政策在考慮短期、局部效益的同時,更加兼顧長期、全局的發展目標;有助于優化政策執行路徑、簡化流程、提高執行效率,保證政策的整體性、連貫性、穩定性,形成可持續發展環境。同時,一致性評估還將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公眾信任度,進而增強對政策環境的信心。這不僅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也有助于增強企業投資和創新熱情。在完善評估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跨部門協作,完善反饋機制,將為增強政策協同效應、提升宏觀經濟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堅實保障。為此,應多措并舉,做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
建立跨部門政策協調機制。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的制定涉及多個決策部門。建立有效的跨部門政策協調機制,可以促進政策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提高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的效率和質量。各部門應明確自身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角色與職責范圍,明確哪些政策內容是本部門的核心職能所在,哪些部分需要與其他部門協同完成。通過構建常態化的信息溝通平臺、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等,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等相關事宜進行交流,及時共享各部門的政策信息和監測數據。評估結果應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評估結果,共同研究與解決政策制定和執行中暴露出的不一致問題。
推進評估體系的數智化建設。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增加了評估復雜性。為此,應打破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性政策間的數據壁壘,通過構建跨部門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數據標準化與互聯互通。同時,可引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動態監測與預測模型,實時跟蹤政策執行效果,評估政策組合的潛在影響,識別政策間可能的沖突并及時糾偏。可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從海量數據中篩選關鍵信息,預測政策效果,降低因政策“合成謬誤”造成的目標偏離風險。此外,開發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模擬與決策支持系統,通過虛擬仿真分析不同政策方案的全局和局部影響,為優化政策設計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數智化手段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和動態調整能力,能夠有效促進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性政策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評估過程的信息公開。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信息的公開透明,是提升政策穩定性、引導市場預期和強化社會監督的重要基礎。非經濟性政策可能通過影響企業發展信心、營商環境等,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加強評估過程的信息公開,有利于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提振公眾對經濟發展的預期和信心。在政策制定時,明確評估標準,保證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按照統一目標制定,從源頭上實現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在政策執行中,及時公開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結果,加強對評估結果的解讀,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措施,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凝聚共識。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姜富偉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