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產業何以備受關注

2024-11-26 06:09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馮虎)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食物產業何以備受關注

2024年11月26日 06:09   來源:經濟日報   

  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既是家事,又是國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近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印發實施,明確到2035年食物產業發展目標。食物產業概念的提出,使得大食物觀有了產業承載,備受人們關注。

  打開思路,才能發現大食物觀的真諦,食物產業才能破土發芽。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食物供給能力大幅增強。然而,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用越來越有限的水土資源、越來越貴的勞動力,產出更多更優更豐富的農產品。同時,居民膳食呈現“主食不主、副食不副”的特點,口糧消費在下降,其他食物消費在增加。對中國人來說,吃飯不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也都是美味。滿足多元食物需求,不能缺項。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繼續端牢飯碗也要多一些備手。由此看,推動食物結構和來源多元化,既能更好滿足人民健康需求,也能為主糧供應減輕壓力。

  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青山之內有“糧庫”,經濟林和林下經濟蘊涵著豐富的森林食物;河海之下是“糧倉”,遼闊的江河湖海為人們提供了優質動物蛋白。我國有40多億畝林地和近40億畝草地等,這些資源在傳統農業生產中沒能得到充分利用。從利用好各類資源出發,“找”食物成為必然選擇。大資源觀、大農業觀正是食物產業不同于以往食品產業的地方。

  其實,我國古代就有大農業觀的思想萌芽,但受制于現實生產力和社會制度,彼時人們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更談不上充分享用各類食物。大自然的天然孕育總歸有限,自然資源不會自動轉化出無窮的食物。新時代,我們既要用好有限的耕地,又要善待大自然的饋贈,將視野投向廣闊的國土空間,借助現代裝備和科技手段,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實現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

  我們主張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但并非無度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規律基礎上,實現農業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對農業來說,要確保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和諧統一。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敬畏自然,不能竭澤而漁,不可焚藪而田。例如,開發利用鹽堿地,當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節奏和方式。

  適銷對路,大食物觀才能真正落地,食物產業才能開花結果。

  需求,還是需求。消費引導生產,需求是“導航燈”。要瞄準需求生產食物,包括數量、質量、品種,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發展飼草產業、加快深遠海養殖,發力設施農業、培育生物農業等。要按照市場規律配置資源,包括種什么、怎么種、如何加工,這意味著要做好品種供需平衡分析、合理安排生產,充分延伸產業鏈條、提升食物加工水平等。例如,糧食企業可利用副產物開發稻米油、胚芽油,乳品企業可開辟奶酪、乳清等加工新賽道。

  結構,還是結構。我國農耕文化重視耕地農業,長期偏種植業。其實,市場前景好的很多產品并不只來自地頭。改變傳統的“重種植業、輕林牧漁業”傾向,各地不妨探索各具特色的大食物觀發展路徑。從一般情況看,在林草業方面,重點是把“土特產”產業化,提升綠色林草產品生產能力。在畜牧業方面,重點是消除影響畜產品產銷銜接的障礙,提升供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漁業方面,重點是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擴大優質水產品供給。一句話,形成現代農業產業結構。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踐行大食物觀的過程中,現代化大農業的目標將越來越近。(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馮虎)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制服祙在线 | 香蕉啪视频在线看视频久 | 午夜福利93波多野结衣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另类卡通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