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就是要讓財政資金花得更明白、高效,促進“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程中,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是重要的關鍵點和突破口,需要針對短板和問題,加力向前推進。
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關乎打造美麗中國和增進民生福祉,國家投入大量真金白銀支持,這些錢花得怎么樣?近日,財政部公布了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2023年績效評價結果,列出60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的績效評價結果等級。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就是要讓財政資金花得更明白、高效,促進“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推動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近期,不少省市在前期推進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規章制度,細化績效評估工作。比如,云南省出臺省級預算績效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完善重大政策、項目決策機制,強化評估結果應用;河南省積極推進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將成本效益理念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正日益成為各地的自覺實踐,以績效管理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難以一蹴而就。當前,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還面臨著績效理念意識需要提升、績效管理廣度和深度不足等問題,“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現象仍不少。在財政收支緊平衡的形勢下,大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顯必要和迫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全面部署了健全預算制度,并要求加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強化事前功能評估。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程中,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是重要的關鍵點和突破口,需要針對短板和問題,加力向前推進。
強化事前功能評估。相對于事后評價,事前評估把評估環節前移,更利于從源頭上把好資金分配關,防止“拍腦袋決策”,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因此,要發揮好事前評估的前端控制作用,突出成本和效益分析,做到“預算先預事、決策先評估、花錢先問效”,對新出臺重大政策、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重點論證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等。通過把好事前評估關口,提高預算決策的科學性,用更少的錢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加強評價結果運用。績效評價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作用在于評價結果運用,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完善政策、安排預算和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硬化預算績效責任約束,相關責任人對預算績效負責,甚至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績效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對績效好的政策和項目優先保障,對績效一般的政策和項目督促改進,對低效無效資金堅決削減或取消。通過加強評價結果運用,體現“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發揮激勵約束作用,把寶貴的財政資金花出最大效益,提升政策實施效果。
推進績效信息公開。公共服務支出效果好不好,關鍵要看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績效信息應該公開透明,主動向同級人大報告、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監督。近年來,績效信息公開的內容越來越細化,充分披露預算資金的產出和效果,實事求是地展示成效與不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下一步,有必要把更多項目的績效信息公開,而且績效信息應盡量翔實、易懂,以方便人民群眾監督。在對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過程中,廣泛、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必要時組織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估,對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通過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等改革措施,預算績效管理將在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