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資源本身是一種有限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軟硬件建設水平。正因為此,發放算力券要算好“兩本賬”,科學評估算力券發放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發揮算力券的調節作用,用好用足有限的算力資源,真正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不少地方出臺了算力券政策,以發放算力券的方式,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算力使用難題,鼓勵廣大企業加強算力投入,推動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發放算力券雖是一種政策創新工具,其本質仍是以政府補貼的方式促進產業發展與創新,類似于大家熟悉的消費券。不過,算力券面向的是市場經營主體,在申請上有門檻,在使用和監管上也更為復雜。
成都是最早進入算力賽道的城市之一。去年1月份,成都印發了全國首個算力產業專項政策——《成都市圍繞超算智算加快算力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率先提出算力券發放計劃。此后,北京、貴州、甘肅慶陽、湖北武漢、江蘇無錫等地陸續出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發放算力券的舉措均被納入其中。領跑數字經濟的杭州甚至還提出要“創新推出算力券”,將人工智能時代的算力成本降到全國最低。
算力券興起的背后,是各地對于打造算力產業、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視與決心。作為數字時代的生產力,算力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一個地區的發展潛力與后勁。有市場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企業正在使用或計劃在未來3年內使用人工智能,由于建設算力硬件成本高昂,有74.5%的企業期望未來可以采用具備公用設施意義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礎設施。顯然,發放算力券的方式填平了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的溝壑,契合了當前算力市場發展的實際,也有利于廣大企業盡快“上云用數賦智”,促進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從部分地方的實踐看,算力券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受到供需兩端企業的歡迎。以算力券政策為引導,北京市已有10余家算力服務商參與算力互聯互通和運行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營,12家算力服務商入選“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將大數據作為未來發展新名片的貴州,算力券計劃啟動不到3個月,已有百余家企業申請到算力券,其中民營中小企業申請尤為踴躍。
加快盤活和促進數據要素的創新性配置,體現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當前,算力券已成為地方推動算力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抓手,有助于進一步調動廣大經營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運用算力資源的積極性,在為算力產業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時,加快新型要素的高效流通與優化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算力本質上是數據的處理能力,算力資源本身也是一種有限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軟硬件建設水平。正因為此,發放算力券要算好“兩本賬”,科學評估算力券發放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發揮算力券的調節作用,用好用足有限的算力資源,真正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發放算力券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風。地方主管部門要明確算力券的發放對象、使用范圍,建立算力供需有效對接機制,確保算力券發放給真正需要的企業和機構。還應加快構建算力券的管理使用機制,從申請、審核、發放、使用、監督等各個環節,確保算力券的合理使用和實際效果,不能把算力券異化為在市場上流通的有價證券或金融工具,確保算力市場的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