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持續加息的政策效果正在“浮出水面”,歐元區通脹率近期出現明顯回落。不過,高利率對歐元區經濟的拖累也在逐漸顯現。伴隨著歐元區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停滯,歐洲經濟失速明顯,在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率先陷入衰退的風險加大,實現“軟著陸”難度不小。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2.9%,低于9月的4.3%,降至兩年多來最低水平,歐元區9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也大幅下降12.4%。有分析指出,歐元區通脹率回落主要受到近期能源價格下降及歐洲央行加息影響,歐元區的通脹看上去正在降溫。不過,通脹雖然有所緩和,但是依然位于較高水平,尤其是食品價格居高不下,如10月歐元區食品和煙酒價格同比上漲7.5%。同時,歐洲央行持續加息帶來的影響在最近幾個月的經濟數據中逐步顯現。歐元區經濟連續數月的停滯甚至萎縮情形,令歐洲一些媒體評論稱,“衰退正敲著歐洲的大門”。
多方面因素特別是日益嚴重的去工業化,正令歐洲經濟面臨的失速壓力不斷加大。
從外部看,在美國拱火下俄歐能源往來“脫鉤”,能源價格出現大幅震蕩,再疊加供應鏈不暢等影響,歐洲許多制造業企業被迫停產或是將生產線外遷,具有能源價格優勢的美國成為歐洲企業生產線外遷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同時,美國出臺大規模排他性歧視性產業政策,如《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對歐洲的沖擊不小。去年以來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也令許多投資加速從歐洲流向美國。
從內部看,歐洲央行在美聯儲激進加息政策帶動下持續大幅加息,導致企業的借貸及生產成本不斷推高,迫使制造業企業縮減投資,投資和消費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經濟復蘇,這種惡性循環仍在繼續。此外,歐元區內部經濟結構失衡、創新能力不足以及勞動力市場改革緩慢等也是制約歐元區經濟復蘇的重要因素。
歐元區經濟幾臺主要“發動機”先后失速。今年第三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8%;法國經濟環比增長僅為0.1%,同比增速為0.3%;意大利經濟環比和同比增長率均為零,而奧地利經濟同比縮減達到1.2%。非歐元區國家瑞典三季度經濟同比縮減2.5%。此外,不少分析認為,PMI數據顯示歐元區商業活動加速低迷,表明歐元區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為了減輕高利率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連續10次加息后,歐洲央行在10月26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有分析指出,此舉是對歐元區通脹率下降和當前市場不確定性的反應。在歐洲央行內部,暫停加息或者降息正在成為焦點話題。有人認為應該將高利率維持一段時間,以便讓加息的滯后作用充分體現,有人則要求降息以提振經濟。不過,在經濟衰退的壓力之下,留給歐洲央行權衡保通脹和保增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有意思的是,盡管歐洲內部對于經濟發生技術性衰退憂心忡忡,但是有些國際機構的信心似乎比歐洲更強一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久前表示,“歐洲前景是軟著陸,通脹逐漸下降”。不過,從美日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情況看,歐洲經濟不僅不如美國,就是跟日本比起來也有些吃力。IMF對歐洲經濟的樂觀,恐怕打氣加油的因素要更多一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