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財務審計秩序再出重量級新規。近日,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聯合印發《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規范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行為,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公平競爭,推動提升審計質量。
提升會計信息質量、遏制財務造假,關乎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在監管高壓之下,財務造假仍時有發生。以上市公司為例,證監會查處案件顯示,有的為避免因連續虧損退市而粉飾業績,有的為實現并購重組業績承諾而虛構利潤,有的在發行審核環節企圖“帶病闖關”,違規手法隱蔽復雜。一系列五花八門的財務造假行為,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人利益。
財務造假亂象的存在,除了企業自身違法違規,會計師事務所“看門人”職責履行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有的中介機構未能勤勉盡責,甚至串通舞弊、喪失獨立性。正因如此,監管層在盯緊企業的同時,持續嚴厲打擊審計違法違規行為,前不久對某會計師事務所開出超2億元巨額罰單再次發出“從嚴監管、從嚴執法”的明確信號。
整治財務造假是一項系統工程,有必要從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全過程監管。規范財務審計秩序,在強化注會行業日常管理、重罰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優化執業環境和能力至關重要。其中一項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促進企業通過規范的流程、科學的評價,選聘專業能力強、執業質量高的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師事務所的選聘直接關系審計質量。內部治理不規范、質量控制流于形式的會計師事務所,不能成為合格的“看門人”。為此,必須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會計師事務所選聘機制,推動企業選聘出誠信為本、勤勉盡責的會計師事務所。
以質量為導向,要強化流程規范。一些企業選聘會計師事務所時流程較為隨意,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自然難以有效保證。三部門發布的管理辦法,對選聘決策機構、選聘方式、公開選聘的重點環節、評價要素、質量管理水平和審計費用的分值權重、具體評分標準、最高限價、審計費用浮動等事項進行了規定。只有嚴格按照程序進行選聘,才能最大程度排除人為因素影響。
以質量為導向,要治理惡性競爭。有的企業利用招投標機制增加價格因素權重,壓低中標價格,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則為承攬業務壓低報價,有時報價甚至明顯低于審計成本,導致審計資源投入不足,直接影響審計質量,引發行業低價惡性競爭。
治理這種亂象,關鍵在于突出選聘會計師事務所中的質量導向,不能“唯低價是取”。按照三部門要求,評價要素至少應當包括審計費用報價、事務所資質條件、執業記錄、質量管理水平、工作方案、人力及其他資源配備、信息安全管理、風險承擔能力水平等。提高質量因素權重、降低價格因素權重,有利于從源頭有效遏制惡性競爭,避免會計審計服務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此外,企業在選聘會計師事務所過程中,應當保障選聘工作公平、公正進行。只有實行充分的公平競爭,讓選聘全過程在陽光下運行,選聘結果才有可能公正、合理。
應該說,加強對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的規范,對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都有重要促進作用。一方面,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要嚴格按照管理辦法的流程、要求,選聘出堪當重任的會計師事務所,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要增強自律性、公正性和專業化水平,特別是要加強能力建設、不斷增強查錯糾弊的能力,把執業質量作為“生命線”,以質量水平在市場上立足、勝出。
總之,嚴格規范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行為,遏制財務造假又多了一道有效的重要關口。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