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周發布的一季度外貿數據顯示,亞非拉地區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需求近期快速增長,經濟復蘇平穩,同中國之間良性經濟循環正在形成。同時,美歐銀行業動蕩、歐美經濟衰退預期抬升正引起全球金融風險上升,亟待找尋應對良策促進世界經濟穩步復蘇。
4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期間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正在回升。報告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增長3.9%,明年將增長4.2%。中國發布的外貿數據也顯示,一季度中國與東盟、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貿易往來十分活躍,分別增長16.1%、11.7%、14.1%。規模合計占比提升2.4個百分點,達到28.4%。
去年以來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對亞非拉地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形成較大壓力和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美歐貨幣周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去年以來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采取措施,積極把握世界經濟格局調整、增長動力轉換帶來的機遇,不斷加強國際政策協調和國際發展合作應對歐美危機外溢,保持了經濟的相對平穩。這其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后不斷釋放政策紅利、“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再加上后疫情時代全球航運業的復蘇與運行效率提升等因素,有力促進加強了中國與亞非拉廣大地區經貿聯系,彼此間相互促進共同增長的良性循環更加順暢,有效對沖了歐美需求下降對全球經濟復蘇造成的不利影響。
當前,美歐銀行業動蕩帶來的后續影響仍在發酵,美歐經濟衰退風險在不斷上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
4月12日,美聯儲公布3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鑒于對近期銀行業發展的潛在經濟影響的評估,會議預測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經濟將開始出現“溫和衰退”。4月14日,IMF歐洲部主任艾爾弗雷德·卡默稱,歐洲經濟增長趨勢正在減弱,面臨遏制通脹、維持經濟復蘇、維護金融穩定等挑戰,給短期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有西班牙媒體認為,美國和歐元區銀行業爆發危機的跡象已觸動市場的敏感神經,歐美市場或將面對在過度樂觀和自滿之后遭遇崩潰的“明斯基時刻”。4月11日,IMF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稱,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面臨多重嚴峻考驗,報告敦促政策制定者采取果斷行動,“防止出現任何可能影響市場對全球金融體系韌性信心的系統性事件”。
4月14日,摩根大通、花旗和富國銀行公布的一季度收入和盈利均高于預期,其中,摩根大通一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凈利潤同比超預期大增52%、凈利息收入增49%。在美國核心通脹遲遲居高不下,衰退預期走強的背景下,這番業績頗有些“美國跌倒,銀行吃飽”的味道。巴西總統盧拉不久前關于“去美元化”的表態,也因此顯得更加深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