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3月11日訊(記者 張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五年,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測算,‘奮斗者’號國產化率超過96.5%。”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所長葉聰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所長葉聰(受訪者供圖)
二十年來,我國通過“蛟龍”號實現深海載人潛水器“零的突破”,并一舉登上世界載人深潛作業的領先位置,最大作業水深7000米。通過“深海勇士”號把自主的技術鏈向產業鏈延伸,實現了核心技術國產化,國產化率超過95%。
有了“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技術積淀,我國的深海極限裝備制造能力不斷突破。“奮斗者”號實現了直達地球海洋最深處的作業能力,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萬米深潛次數和人數最多的國家。
作為“奮斗者”號的總設計師和海試總指揮,二十多年來,葉聰委員參與并見證了我國載人深潛事業從無到有、由淺入深,一步步躋身國際領先水平的全過程。
在“奮斗者”號研發過程中,經歷過攻堅克難、取得技術突破的瞬間。葉聰委員介紹,在“奮斗者”號的設計和總裝集成過程中,中國船舶集團七O二所綜合運用人機工程、可靠性、噪聲控制、系統仿真等方法,首次形成了覆蓋全海深環境的全系統技術解決方案,具備了載人潛水器譜系化設計能力。“奮斗者”號潛浮速度相比“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分別提高了76%和20%,總裝集成周期相比“蛟龍”號縮短了62%,相比“深海勇士”號縮短了25%。
葉聰委員表示,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戰略科技力量和新型創新平臺建設。配備了先進科學裝置的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不僅會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也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特別是在實際工作中成長起來的國際化人才。
今年兩會,葉聰委員帶來了《關于用好先進科學裝置助力國際化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提案》。他建議,應利用“奮斗者”號開展國際化科考航次,讓更多的外國科學家參與“奮斗者”號的下潛,讓國內的科學家,甚至大中學生,有參與國際航次的機會,培養國際化的深海科技人才。這樣的國際合作不僅有利于獲得國際領先、突破性的發現成果,而且能通過應用提高潛水器的作業能力水平。
葉聰委員展望到,未來,中國載人深潛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用好我們系列化的載人潛水器,探索深海,追求原始、原創性的發現;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讓更大規模、更強性能深潛裝備服務國家使命;面向經濟主戰場,讓深潛技術和企業、資金緊密結合起來,發展領先的載人深潛產業。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