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經過數據權重調整、高官頻頻吹風等操作后,美聯儲進一步強化“短期內繼續加息”預期。此舉不僅加劇了市場機構對美國經濟加速下行的憂慮,而且在全球貿易增長持續放緩背景下,這或許將進一步抑制需求。
2月14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6.4%,兩項指標漲幅均超出預期,其中環比漲幅升至3個月來的高點。2月16日,美國發布的1月終端需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上月上漲0.7%,高于市場預期的0.4%,是去年6月以來的最大月度增幅。有分析指出,這兩項指標加上此前超預期的就業數據,令市場機構不得不修正觀點,轉而認為“美聯儲的加息時間比之前預計得久”。
美聯儲樂見市場機構這種預期轉變。就在數據發布后不久,美國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洛蕾塔·梅斯特、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詹姆斯·布拉德“趁熱打鐵”,先后公開呼吁進一步加息以確保通脹率的下降趨勢。目前,美聯儲多數官員認為,通脹數據有所放緩,但通脹水平仍然太高,因此即使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美聯儲近期也頻頻表態支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美聯儲強化加息預期所依憑的通脹和就業數據存在修飾和失真問題,貨幣政策面臨的調控難度在增加而非消退。
從通脹數據看,美國勞工部此次發布的是CPI支出權重更新后的數據,其中住房項權重上升,交通運輸項、食品項權重下調,權重更新頻率也從兩年一次變為今年開始的一年一次。有分析指出,去年美國住房租金持續走高,盡管近期出現回落,但整體水平較去年同期依然有較大增長,因而此次增加住房項權重,成為1月通脹數據上升的直接原因。
從就業數據看,美國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51.7萬,是市場預期值18.7萬人的近3倍。美聯儲據此認為,美國勞動力市場需求強勁為員工薪資水平和服務價格帶來上行風險,導致美國通脹壓力持續存在,需要繼續加息。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美國的勞動參與率跟疫情前水平差距較大、新增就業兼職崗位多而全職崗位減少、勞動力需求持續下降等問題比較突出,目前的就業指標不能準確反映美國勞動力市場實情。
美聯儲希望讓市場相信,可能需要將利率持續提升到此前預期的5%甚至更高水平,直至有讓人信服的跡象表明通脹下滑。不過,既要通過加息降低通脹,又要維系失業率不至于過高,還要確保經濟不至于過度收緊而陷入衰退,其中的難度著實不小。
持續加息的外部影響需更加值得警惕。今年1月達沃斯論壇期間,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伊維拉曾呼吁關注影響貿易的不確定性因素,利率走勢正是其中重要一項。由于美聯儲加息是通過抑制需求來降低通脹,因而持續加息在加大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同時,勢必抑制需求增長,對全球貿易產生負面外溢影響。在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正值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之際,美國令人意外地冒著經濟衰退風險調整通脹數據、強化加息預期,由此產生的影響沖擊,不可不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