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為加快培養急需緊缺農林人才,圍繞糧食安全、智慧農業、鄉村發展等五大領域設置了12個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
過去,農業長期被許多人認為是落后產業,農科專業也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不少公眾對農科有刻板印象,認為農科無非是教人種地養豬,畢業后社會地位不高、經濟收入欠佳,沒有學習價值。這導致相當一段時間內很多農村學生報考時不愿意選擇農科,不少農科學生畢業后選擇了轉行。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農業難留人、農村人才少的問題越發突出。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農業的產業地位和行業價值不斷顯現。近年來,農業農村不僅是重要的科研教學領域,也是重要的創業創新領域。新農業早已超出傳統的種糧種菜養豬養雞范疇,新農科則包括各種交叉學科和諸多新興專業。在這個背景下,農科專業越來越吃香,很多新專業畢業生被爭搶,不少老專業煥發新活力。以獸醫系為例,過去主要是研究給畜禽看病,現在則涉及動物營養健康與檢疫、動物性食品安全、城市寵物健康養護等多方面,畢業生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很有競爭力。
從國際上看,農業強國無不是農業科教強國。荷蘭國土面積并不大,卻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在園藝作物、生豬、乳業、種業等方面都擁有優勢。原因之一,在于其擁有世界領先的農業大學瓦赫寧根大學,涉農學科實力全球首屈一指。為激勵年輕人投身農業,該校與政府、企業一起,拿出高預算吸引人才進行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和教學,并在荷蘭各地推廣適用性技術。用科技推動農業提質,以人才推動農業增效,這是荷蘭農業賦予我們的啟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強農興農,人才是根本。人才有很多類型和層次,有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有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有農村實用人才,有農業科技人才,這些不同的人才都是鄉村需要的。現階段,這些人才中的高水平人才尤為關鍵,農學教育則是培育這類人才的搖籃。我國擁有一大批涉農高校,綜合性大學里也有不少涉農專業。當前,農業農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高素質的農科畢業生。不過,不少高校的農科專業設置相對滯后,教學模式和效果也有待提升,還不能適應農業農村發展需要。
此次《指南》的發布,是提升科教界服務農業農村發展能力的標志性舉措。下一步,要以此為契機,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有機銜接。農業類高校要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及時響應農業發展新需求,適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各地要引導綜合性高校拓寬學科專業邊界,改造提升現有涉農專業,增設一批新興涉農專業。在探索中,不可盲目上馬一些不具備師資力量的新農科專業,可通過探索多種形式,實現農科資源共享。比如,河南幾所農林院校組成聯盟,實行師資互聘、學分互認、課程互選,就是很好的嘗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更大范圍來看,人才隊伍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農業的機會吸引人、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當前的重點是推動產學融合,建立以國家需要、產業需求、行業應用為導向的農業人才培育機制,以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農業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應以完善農業高等教育和培育高水平農科人才為先導,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以人才發展引領支撐鄉村全面振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