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對加息幅度的預期也在提升。上周多項數據表明,歐美面對的高通脹壓力并未因加息明顯緩解,而通脹對消費需求的抑制正在逐漸加大。
數據顯示,德國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在經歷了兩個月的短暫回調之后再度觸碰歷史高位;瑞典8月份通貨膨脹率達9%,再次刷新1991年12月以來最高紀錄;英國8月份CPI同比上漲9.9%,漲幅較上月小幅回落,但仍處于40年來較高水平。
有分析指出,受烏克蘭危機持續影響,不斷攀升的能源和食品價格成為當下歐洲高通脹的主因。通脹居高不下使歐洲民眾生活成本快速上升,實際購買力下降,進而遏制了消費需求。以英國為例,今年4月至7月,英國通脹水平不斷創下40年來新高,7月份CPI漲幅更是在七國集團國家中率先突破兩位數,達到10.1%。物價飆升和能源成本高企讓英國消費者難以消化,除了減少消費別無他法。9月16日,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英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跌1.6%,同比下降5.4%,這是該數據自2021年1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包括食品、非食品、燃油在內的所有主要行業的零售銷售額,均在8月份出現下跌。通脹壓力下,英國民眾對消費的謹慎態度一覽無余。而從歐元區情況看,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為-24.9,較上月略有回升,但依然接近歷史低位。
與歐洲相比,美國的情況更加復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美國推出超寬松政策試圖推升需求拉動復蘇,但囿于其國內供給側問題重重,推升需求的同時供給卻跟不上,直至引起通脹失控。因此,與歐洲加息應對輸入性通脹不同,美國加息具有主動拉低需求來遏制通脹的考慮。不過,隨著利率持續攀升,美國通脹水平在起伏中依舊維持在高位,這使得美國加息對需求的遏制漸漸滑向另一個極端。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8月份CPI同比上漲8.3%,雖較上月的8.5%有所下降,但卻高于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8.1%。不僅如此,美國8月份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長6.3%,高于市場預期的6.1%,也高于前值5.9%;環比增長0.6%,高于前值0.3%。有機構認為,核心CPI數據仍在強勁上漲,“這是最令人不安的”。通脹居高不下之際,美國國內消費需求前景不明。9月16日,美國密歇根大學發布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9.5,不及預期的60.0。有關報告表明,美國汽車和家電等耐用品的購買狀況仍接近歷史低點,消費者對其財務前景并未變得更加樂觀,大約42%的消費者仍認為高物價正在侵蝕其生活水平。
當前,美國通脹未見明顯轉向,加息對需求的抑制逐步加大,這也導致了遏制通脹要付出更多經濟代價,甚至引發了對實質性衰退的擔憂。9月16日,高盛將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從1.5%下調至1.1%,對2023年年底和2024年年底失業率的預測也分別從3.8%和4%上調至4.1%和4.2%。調降增長預期的同時,高盛仍稱美國衰退程度將是“溫和的”,美國當局也試圖向市場注入能夠實現經濟“軟著陸”的信心。不過,美國當局既要通過加息降低通脹,又要維系失業率不至于過高,還要確保經濟不至于過度收緊而陷入衰退,如此“走鋼絲”著實讓人提心吊膽。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