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臨近,面對能源價格飆升和供應缺口擴大,“歐洲如何過冬”受到密切關注。歐洲多國近期調整相關能源政策試圖應對,而對碳中和目標的質疑聲也在加大。
8月19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稱,“北溪—1”天然氣管道8月31日起將停氣3天進行技術檢修維護。這個消息加劇了對歐洲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擔憂,在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市場引發(fā)恐慌性購買,歐元區(qū)電力市場價格隨之出現大幅波動。8月24日,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天然氣期貨價格突破300歐元/兆瓦時,已是去年同期價格的10倍以上。此外,歐洲電力系統均價,德國、法國電價均出現大幅上漲。
能源危機帶來的經濟壓力正在蔓延至歐洲各國。8月26日,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報告顯示,9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連續(xù)第3個月創(chuàng)下新低,為負36.5點,環(huán)比下降5.6點。有分析認為,由于擔憂今后幾個月能源支出可能大幅上升,許多家庭采取預防措施,削減了其他方面的支出。8月26日,英國能源市場監(jiān)管機構天然氣和電力市場辦公室稱,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動,那么今年10月起,英國戶均能源賬單將升至一年4188英鎊。英格蘭銀行日前警告,英國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德國央行8月22日發(fā)布報告稱,德國經濟因能源危機在今年冬季出現萎縮的可能性上升,預計秋季德國通脹率將達到10%左右。
在能源供應不足的重壓面前,德國、奧地利、荷蘭、法國等歐洲國家近幾個月來紛紛宣布重啟燃煤發(fā)電或推遲退煤進程。如荷蘭6月底表示,計劃取消燃煤能源生產上限,允許燃煤發(fā)電廠滿負荷運轉到2024年;德國7月初放棄了到2035年電網中“接近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并表示能源行業(yè)的碳中和目標要在燃煤發(fā)電淘汰后實現;英國國家電網則決定延長兩座發(fā)電廠的4臺燃煤發(fā)電機組的使用壽命。
歐洲多國調整能源政策的副作用也很明顯,對碳中和目標的質疑聲音逐漸變大。8月22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宣布眼下放棄2025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哥本哈根放棄的理由是一家環(huán)保企業(yè)不符合政府碳捕捉方面的資助標準,這本是個技術性原因。然而,由于哥本哈根多年來以“環(huán)保先鋒”的形象示人,在歐洲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此舉放大了對歐洲碳中和目標的質疑。有觀點認為,歐洲各國追求“綠色能源”太激進,在需求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人為削減能源供應的做法推高了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價格,而碳積分價格的上漲同樣助推了能源價格,因此歐洲碳中和目標過于超前并不合理。
其實,早在2021年冬季,歐洲能源價格就曾因“脫碳”政策影響抬升,導致當地民眾生活成本上漲。有分析指出,烏克蘭危機發(fā)生后,歐洲雖然試圖通過能源供應多樣化、加大能源投資甚至節(jié)能等手段來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加快向綠色能源轉型,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歐洲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并非朝夕可變。面對持續(xù)的能源危機,歐洲至今仍然拿不出切實可行、能夠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對歐洲碳中和目標的考驗恐怕才剛剛開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