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北半球多地迎來極端高溫天氣“烤”驗。從東亞、北美到歐洲,高溫紀錄不斷被打破。尤其是對飽受俄烏沖突和高通脹沖擊的歐洲來說,極端高溫引發干旱等系列影響,給步履蹣跚的歐洲經濟復蘇帶來了新難題。
7月15日,英國氣象局發布有史以來首個異常高溫紅色預警;8月12日,英國政府宣布英格蘭14個地區中已有8個地區處于干旱狀態。當天公布的英國全國水情報告顯示,英格蘭剛剛經歷了1935年以來最干旱的7月份。多年來以氣候溫潤著稱的英國尚且如此,歐洲其他地方干旱更加嚴重。據報道,歐洲大陸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區近2個月沒有出現明顯降雨,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旱災。
有分析指出,雖然高溫干旱狀況引發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討論,但如今歐洲最緊迫的事務是應對極端高溫帶來的糧食、電力、航運和次生災害等問題,以及由此對經濟帶來的影響。
首先,極端高溫導致糧食減產。干旱影響歐洲的農業收成,無論是主食還是特色食品都無例外。德法的小麥、比利時的馬鈴薯和豆類、羅馬尼亞的玉米、西班牙的橄欖、意大利的水稻甚至匈牙利的蜂蜜等,無不受到高溫影響。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7月18日發布的報告指出,歐盟和英國總計近一半的領土面臨干旱風險,缺水和高溫將導致法國、羅馬尼亞、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農作物產量下降,預計玉米、向日葵和大豆的產量將下降8%至9%。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警告,極端高溫天氣將加劇當前因俄烏沖突引起的嚴重農作物減產。
其次,極端高溫加劇電力短缺。俄烏沖突引發的天然氣供應短缺已給歐洲電力系統帶來巨大壓力,而極端高溫進一步影響了歐洲水電、核電生產。高溫導致河流、湖泊和水庫的蒸發量加大,不僅使水位降低,也讓水溫升高無法有效冷卻核反應堆。有機構測算,歐洲今年前7個月水力發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0%,核能發電量減少12%。
再次,極端高溫影響貿易運輸。高溫帶來的干旱大幅度降低了歐洲內陸水網水位,從波河到萊茵河,水路運輸受到極大限制,某些區域甚至已經斷流。以萊茵河為例,作為將德國工業中心和歐洲主要港口連接起來的關鍵西北歐水道,其水位已經降至40厘米左右的危險水平。有報道稱,對于必須向南航行的萊茵河中部地區的船只來說,水位低于40厘米,普通船只將無法通行。值得注意的是,8月10日,歐盟正式停止購買俄羅斯煤炭,作為替代方案,德國政府已動用封存的煤電產能彌補能源缺口。在這種背景下,作為煤炭運輸的大動脈,萊茵河航運一旦因干旱受到沖擊,其影響不僅是推高運輸成本那么簡單,更將對德國工業中心地帶乃至于德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此外,極端高溫引起次生災害。南歐部分地區的氣溫持續在40攝氏度左右,引起了森林火災等嚴重的次生災害。如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部分地區遭受嚴重的山火。法國西南部吉倫特地區近日發生森林火災,截至8月11日晚,已造成近7400公頃森林被毀,上萬人被迫疏散。歐洲森林火災信息系統(EFFIS)預計,2022年很可能成為歐洲森林毀于山火最多的一年。
7月底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7%,勉強實現正增長。同時,8月12日數據顯示,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萎縮0.1%。就歐洲整體情況來看,在能源危機、高通脹、疫情反復以及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沖擊下,持續高溫干旱對歐洲經濟可謂禍不單行。應當說,歐洲如能就能源等問題與俄羅斯達成諒解,其境遇將大有改善的余地,但若歐洲在政策上執意隨美國“亦步亦趨”,那恐怕只能是離歐洲戰略自主越來越遠,離經濟衰退倒越來越近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