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指南》,進一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啟示我們,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要完善“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長效機制,在這類攸關安全、涉及穩定的重要民生商品上,要把保障系數調得更高一些,把余地留得更足一些。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就是老百姓的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背景下,“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更顯重要。不管是無疫情的地區還是有疫情的地區,確保居民基本保障的“菜籃子”供給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國實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級政府要統籌抓好“菜籃子”生產發展、產銷銜接、流通運輸、市場調控、質量安全等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從生產端來看,就全國而言,當前“菜籃子”產品生產是有保障的。全國蔬菜在田面積超過1億畝,同比增加300多萬畝,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均價連續8周下跌,目前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夏季時令水果逐步進入上市旺季,重點監測的6種水果均價環比下跌;去年生豬生產已完全恢復,今年以來,生豬出欄繼續增加,豬肉價格在持續下跌后探底回升;牛羊禽和漁業產量均穩中有增,價格總體正常波動;蛋價有所回落。總體看,肉蛋奶果菜魚生產形勢較好,供應總量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
當然,生產端總體供給有保障,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對城市而言,田里的要運到市場里才放心;對居民而言,市場里的要買到家里才作數。“菜籃子”產品大多是鮮活農產品,居民固然日常會儲存一些,但又不大可能存太多太久。從流通端和消費端來看,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地區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管控措施,導致“買難買貴”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眼下保供穩價的重點應放在流通端,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同時,不僅道路要通、運輸要暢,市內分銷和終端配送也不應受阻。
道路要通。各地要嚴格落實國家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做好重點物資運輸保障,著力提升運輸效率,科學合理設置防疫檢查點。要按照蔬菜、水果、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及飼料、種畜禽、化肥等農資納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范圍的要求,優先核發《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實現快申快辦、全國互認,不得層層加碼限制運輸。
市場要暢。因疫情防控需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超等關停的,要及時啟用臨時交易場所,滿足“菜籃子”產品交易需求。一旦條件允許,應盡快恢復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超等流通節點功能,讓流通體系運行起來。用好產地倉、中轉倉、前置倉、銷地倉等倉儲物流設施,實現線上高效對接、線下快速流通。在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創新銷售方式,采取“社區驛站”“移動售賣車”等形式。
生產要通暢。各地要落實分級分類差異化防控措施,保障農業生產有序開展,讓農民下得去地、農資進得了田、農貨出得了村。主產區合理安排種植品種和上市茬口,與銷區建立相對穩定的對接關系;大中城市應加強生產能力和應急保供能力建設,在周邊積極發展速生菜、芽苗菜生產。
“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關乎千家萬戶,并非易事,但卻是件必須做好的事。統籌疫情防控和“菜籃子”產品保供需要擔當和智慧,各地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結合地方實際,打通堵點卡點,妥善應對可能的產銷不暢、流通受阻等情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