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美歐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出現明顯下滑,美聯儲在巨大通脹壓力下加快貨幣政策收縮節奏,美歐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復,有關動向加劇了對經濟陷入滯脹的擔憂。
4月28日,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降1.4%,這是2020年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首次萎縮。分析認為,經濟增速環比大幅下滑,再結合通脹和就業數據看,美國經濟已顯現明顯滯脹跡象。
從經濟增速看,在美國當局兩年“撒錢”近10萬億美元、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創出9萬億美元新高、聯邦政府債務累計超過30萬億美元之后,美國一季度的經濟萎縮充分表明,在刺激政策已到極限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內生動力依舊不足。
從通脹數據看,美國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5%,即使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3月份核心CPI仍較去年同期上漲了6.5%,達到近40年來的最高值,而持續發酵的烏克蘭危機導致的原材料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問題還在進一步加劇美國通脹。
從就業情況看,美國勞工部5月6日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失業率環比持平在3.6%,雖然看似不錯,但美國就業面臨的問題并不像數據看著那么樂觀。供需不匹配情況極為嚴重,就業市場共有1150萬個空缺職位,但可用勞動力僅為590萬人,勞動參與率仍較疫情之前低1.2個百分點。這也在不斷加劇企業成本壓力,進而繼續推升美國通脹。分析認為,雖然美國經濟界一直將“招工難”歸咎于聯邦失業補貼降低了就業意愿,但大多數地區失業補貼措施已經到期,真正的癥結恐怕在于疫情持續蔓延重塑了美國社會就業結構,“招工難”持續與美國社會普遍存在但諱莫如深的疫情后遺癥關聯度很高。
經濟嚴重疲軟、通脹持續高企、就業問題突出,這已符合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對滯脹特征的描述,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
4月29日,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2%,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0.3%,而4月份通脹率再創7.5%歷史新高,勞動力供應也出現不足。這同樣引發市場對歐洲經濟陷入滯脹的擔憂。
對疫情卷土重來的憂慮也在增加。5月4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衛生和食品安全事務的委員斯泰拉·基里亞基季斯警告,新一輪疫情暴發的風險始終存在。5月6日,美國白宮方面甚至放出風聲,以美國當前的防疫部署看,今年秋冬季或將迎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新一輪大暴發,屆時感染人數恐將達到一億人。
盡快遏制通脹成為歐美宏觀政策的重點。歐洲央行多位官員近期向市場吹風年內可能加息。5月4日,美聯儲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0.75%至1%之間,同時宣布將從6月1日起縮減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以“迅速采取行動使通脹回落”。英國央行緊跟美聯儲步調,5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0.75%上調至1%。自去年12月以來第四次加息后,英國利率水平達到2009年2月以來最高點。
不過,美聯儲加快收緊政策節奏卻招致兩方面的批評。一方面,認為美聯儲已錯失遏制通脹最佳時期。如美聯儲前副主席蘭德爾·夸爾斯近日批評稱,美聯儲本應該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抑制通脹,由于沒有及時出手,可能面臨“以經濟衰退為代價來控制物價”。另一方面,認為美聯儲加快加息縮表的措施,除了推升美元指數之外,無法吸引足夠的國際避險資金回流填平美國債務“天坑”,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期站上3%高位就是明證。有分析指出,如果美國經濟滯脹風險上升,其資本回流形勢將受到影響,資本可能從美國流出,并流向大宗商品和黃金等實物資產,可能對新興市場產生多重溢出效應,增加全球金融穩定風險。
滯脹風險疊加疫情反復,讓歐美特別是美國經濟前景堪憂。目前,美國政策工具箱已經見底,難以迅速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結合近期新聞看,美國頻繁在不同領域制造話題和沖突,無論是拱火烏克蘭危機,還是在東亞挑動話題,都反映出動用非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的意圖,這種局面如果持續,全球出現“黑天鵝”事件的風險將進一步增大。(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