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數據上周繼續攀升,進一步強化美聯儲即將加息的預期。多個國家和地區未雨綢繆,持續施策對沖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發的風險。這也反映出美元信用被極度透支后引起的深層問題。
2月10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7.5%,創1982年2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食品價格、電價和居住成本是上漲的主要因素。超預期的通脹數據引起市場震蕩,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0日均顯著下跌,對加息尤其敏感的美國國債收益率當天上漲,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2.033%,自2019年8月以來首次突破2%。
美國貨幣政策收緊時常產生巨大的負面溢出風險。正是考慮到此前的慘痛教訓,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兩年前開始,就對美國超寬松政策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前采取措施著手應對。
首先,無論是新興市場國家還是發達經濟體,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主動加息。
早在去年3月美釋放政策轉向信號時,巴西就率先加息,至今年2月2日將該國基準利率上調至10.75%,共加息8.75個百分點,創1999年3月以來最大幅度加息周期。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魯等拉美主要經濟體也陸續進入加息周期,政策延續至今年。此外,俄羅斯央行2月11日實施了去年以來的第8次加息,基準利率調整至9.5%。
發達經濟體中,英國央行采取超乎市場預期的強硬政策,從去年12月至今兩次大幅度提升基準利率,以“應對通脹持續上升的壓力”。韓國從去年8月至今已3次加息,將基準利率由0.5%大幅提升至1.25%。
有分析指出,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往往引起融資成本上升、金融環境緊縮、國際資本外流等問題,在一些經濟缺乏韌性、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經濟體引發嚴重金融危機。雖然提前加息不能完全消解負面影響,但對這些經濟體而言,“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積極因素依然明顯。
其次,調整外匯儲備權重,減持美元的同時增加其他幣種和黃金儲備占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美元計價外匯儲備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59.23%進一步下降至59.15%,為1995年以來新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多國央行和公共機構持續調整外匯儲備權重,尤其是不斷增加黃金的占比。世界黃金協會(WGC)統計顯示,最近10年,全球央行增持的黃金超過4500噸。2021年各國央行總的黃金儲備量正在接近1990年以來的最高值。容易遭遇本國貨幣貶值的新興市場國家增持現象明顯。截至2021年9月,泰國、印度、巴西分別買入90噸、70噸和60噸黃金,而本幣匯率持續下跌的哈薩克斯坦已大大提升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
再次,多國通過簽訂強化本幣結算的相關協定推動本國企業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美國貨幣政策收緊,不僅會導致一些國家面臨本幣貶值壓力,也會加重其美元債務負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1月曾警告,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會對一些經濟復蘇已經疲軟的國家造成沖擊,特別是那些美元債務較高的國家,因為美國利率水平上升可能會提高這些國家償還美元債務的成本。
對風險的預判促使有關國家尋求提高抗沖擊能力以應對金融市場動蕩。印尼央行2021年7月起大力與相關機構合作推動本幣結算的社會化,中國和印尼本幣結算合作框架自2021年9月6日起正式啟動。泰國央行2021年10月與馬來西亞央行簽署相關協定。此外,歐亞經濟聯盟美元結算量持續下降,早在2020年,聯盟內部本幣結算量占比已接近50%。
多年來,美元因其較好的流動性和信用被用作國際結算貨幣,至今在全球市場中仍具有主導作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1月19日報告顯示,美元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占比有41%。不過,美國多年來肆無忌憚地透支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的信用,特別是美元周期性引發全球市場震蕩的風險,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直視美元痼疾。全球竭力對沖美加息風險正是當前全球貨幣體系下人心思變的集中反映,而全球外匯儲備和世界貿易結算多元化也成為更加值得重視的選項和趨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