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引人注目的科技盛會,是在珠海舉辦的第13屆中國航展。各參展單位競相“賽寶”,展出了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大國重器,還讓航展版“凡爾賽”體在網上持續走紅。
運-20換了“中國心”后,能力更強大。
殲-20“天上不止15架,地上還有一大堆”。
未來將建設火箭快速發射工位,“7天就能實現1次發射”。
……
以上是本屆航展中專家們接受采訪時說過的“高亮”話語。國產發動機能力更強,戰斗機以“堆”論,火箭發射將實現“周更”,這些話語符合網絡“凡爾賽文學”貌似平凡低調,實則瘋狂炫耀的精髓,迅速在網上走紅。
是專家們“飄了”嗎?其實不然。
航展版“凡爾賽”,曬的是科技自立自強。
航空航天,論科技含量是高精尖,論重要性是大國重器,這樣的科技買不來,這樣的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為這樣的事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既是光榮傳承,又是應有之義。先輩們從“一窮二白”起步,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跡,是科技自立自強;后輩們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奮發有為,取月壤、探火星、建中國空間站,也是科技自立自強。
根深方能葉茂,自立自強的中國航空航天科技體系,基礎堅實,前途遠大。建國70余年,幾代人為航空航天事業接續奮斗,做出令人驕傲的成就,愛國情閃閃發光,強國夢熠熠生輝,曬曬又何妨?
航展版“凡爾賽”,曬出了綜合國力提高。
以中國空軍的展示為例,本屆航展上展示的“黑科技”,不僅體現在殲-20這類主攻機型上,還體現在各種用于助攻的電子戰飛機、偵察機、教練機上。它們的成體系出現,說明我國正從空軍大國,邁向骨堅肉實、耳聰目明的空軍強國。今天,中國的戰斗機高產到可以論堆;而1949年開國大典上,飛機太少只好飛了兩遍。這樣的今昔對比,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程度有多么驚人。
實力是話語權的基礎。中國人在航展上“放飛神劍、收獲和平”,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推動更廣泛、更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展現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的大國擔當。
航展版“凡爾賽”,曬足了中國道路自信。
航空航天成就對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巨大。每一次火箭發射、艦船下水、飛機首飛,都是一場生動的愛國教育課。我們在航空航天事業中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成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成功,是舉國體制的成功,是人民群眾的成功。
航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航空航天事業激發了中華民族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把中華民族非凡的創造力刻在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光輝史冊上。這樣的“凡爾賽”,難道不是越多越好?(佘惠敏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