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同等條件下女性科研人員優先”政策的新聞引起了社會熱議。有人會問:科研競爭面前不應該人人平等嗎?為何要“女性優先”?
該政策來自近日科技部、全國婦聯等13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從具體條文看,《若干措施》中的女性優先條款,目的恰恰是“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是促進公平競爭,而非相反意思。
這是為科研人員打造更公平的發展環境。
在提出“同等條件下女性科研人員優先”的措施前,廣大科研工作者實質上面臨的是“男性優先”的工作環境。從既往歷史來看,在入職環節,許多單位優先錄取甚至降分錄取男性,不少崗位發招聘公告時直接標注“男性優先”或者“限男性”;在晉升環節,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晉升更是成為慣例。
這樣不公平競爭帶來的后果,從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出:當前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約45.8%,但專業技術職務越高,女性占比越少;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占比分別為6%和5.3%;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專家學者中,女性占比僅為10%左右。
科研活動是腦力勞動,不是體力勞動,不應該有這么明顯的性別區分。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是女性;世界上最早的程序員,人稱“數字女王”的阿達·洛芙萊斯早在1842年就編寫了歷史上首款電腦程序,也是女性。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科技事業十分重要的力量,激發她們的創新潛能,需要營造更公平的事業發展環境。
這也是為科研人員打造更和諧的環境。
女性科技人員的職業通道,主要堵點在哪?從人才儲備看,“女性不適合理工科”的學科性別刻板觀念,讓很多有潛力的女生從高中階段就選擇了文科,女性科技后備人才隊伍還需壯大;從中堅力量看,女性生育期和職業發展上升期在時間上重合,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女性科技人才上升空間不足;從決策層面看,在國家科技項目、獎勵、人才計劃的評審人員中,女性專家比例都偏低,由此也帶來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話語權不足、支持資源不足等現實問題。
值得期待的是,此次發布的《若干措施》已經注意到女性科技人才各發展階段面臨的上述現實問題,并設計了相關解決方案。比如,在考核評價、崗位聘用等環節,對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適當放寬期限要求、延長評聘考核期限。
針對女性科技人才的這些政策設計,體現了和諧、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我們期待著,這些政策設計能早日落實到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具體規章制度中,創造性別平等型、生育友好型的科研工作環境。
科研離不開“她”力量。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將激勵更多女性投入創新中國建設,將支持更多女性成為優秀領軍人才,將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中獲得更多“她”力量。(佘惠敏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