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中關村新傳——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發展紀實

2021年07月12日 03:46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調研組

  中關村壹號已經成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新地標。 馮擁國攝

  上圖 “讓科技融入自然”的中關村軟件園。 (資料圖片)

  每天清晨,如潮的人流沿北京地鐵16號線一路向北,過百望山、西北旺,如甘泉般融入永豐、北清路沿線“饑渴”的土地。

  南以百望山為界,西與門頭溝為鄰,北接昌平,東臨未來科學城,大西山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海淀人俗稱的“山后”地區。記者日前來到“山后”地區采訪,驚奇地發現,這片大多數北京人并不熟悉的土地上,正在演繹一場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發展大戲。

  曾經阡陌縱橫,如今車水馬龍;曾經小橋流水,如今樓宇林立;曾經男耕女織,如今精英薈萃;曾經是人閑地曠的郊野農村,如今變身為產城融合的中關村科學城北區。

  以中關村為起點,一路向北,但見處處人氣勃發,景象日新月異,彰顯出以創新驅動發展的蓬勃生機與巨大潛力。

  三區疊加

  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區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誕生過我國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海淀區又成為轉型發展的先鋒。2020年,海淀地區GDP突破8500億元,在北京市各轄區中,經濟總量和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5年保持“雙第一”。

  中關村是海淀創新發展的龍頭和標桿。這里濃縮了我國科技產業化發展的歷史:從改革春風催生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科創企業扎堆的“中關村科技園”,再到覆蓋海淀區全域的“中關村科學城”,中關村長大了、變靚了,并且超越了地理名稱的限制,成為海淀區乃至北京市科技產業的代名詞。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聯想、方正、清華同方的誕生,到進入新世紀后百度、小米、美團、字節跳動、快手的崛起,一個又一個創新企業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截至2021年5月,海淀區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43家,區域上市公司總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地級市(區)之首。

  今天的中關村,是海淀的中關村,北京的中關村,中國的中關村,更日益成為世界的中關村。

  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堂”搬到了中關村。在這次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的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關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示范引領”,意味著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追求。

  中關村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成長的煩惱”也隨之而來。大量孵化出的創業團隊亟待開疆拓土,卻很難在中關村大街附近找到合適的辦公場所和產業配套空間。政府部門也有困惑,海淀區坐擁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些中國頂級的科教資源,原始創新成色卻嫌不足,亟需提升能級。“中關村盛名在外。但我們也看到,海淀的科技創新層次和能級還不高,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全球頂尖的創新領軍人才占比偏低,引領性原創成果和國際標準較少;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還不夠強,與中央對我們的期待還有差距。”海淀區委書記于軍分析說。

  四十而不惑。2018年,海淀區委、區政府回顧總結中關村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經驗,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新發展理念對標對表,找準定位、規劃未來,確立了“兩新兩高”發展戰略,即“挖掘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新動力、構建新型城市形態,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城市”。

  實施“兩新兩高”戰略,既需要內涵提升、產業轉型,也需要空間拓展、環境再造。顯而易見的是,經過40年發展,擁擠的南區已缺乏擴展空間。于是,曾是海淀發展“洼地”的北區站上了發展舞臺的中心。作為海淀區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承載起北京高端科技創新功能、承接高精尖產業落地、構筑北京西北部創新發展新高地。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面積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區總面積的54%,其中21.59平方公里已被納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海淀區是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也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三區疊加”的政策優勢,賦予北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早在2010年,北京市就批復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街區控規,北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后來我們又根據新版總規、分區規劃對北區規劃進行了優化調整,形成了目前以北清路為科創發展軸,自東而西分別是中關村軟件園、永豐基地和翠湖科技園,三大組團打造高精尖產業創新集群的發展格局。”海淀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志慶對北區的規劃建設歷史如數家珍。

  2020年5月,海淀區政府發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中關村科學城建設重心北移正式“官宣”。此后,《關于中關村科學城新時期再創業再出發提升創新能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密集出臺。

  2020年9月,一場名為“科技向北”的嘉年華活動在中關村軟件園隆重揭幕,吸引了6000多人現場參與,線上參與超過240萬人次。“北京在中國的北部,海淀在北京的北部,我們在海淀的北部,‘科技向北’是發展大勢!”中關村軟件園總經理助理鄧延嶸認為,隨著科技企業不斷壯大,在拓展新業務時選擇向空間更大的北部地區發展,符合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

  “科技向北”,不僅是政府的規劃,也是眾多科創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以百度為例,這家2000年創建的公司,最初在緊鄰四環的北大資源樓里起步,后北遷至中關村軟件園。現在,百度在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方面已經連續3年位居中國第一。“從創立起,我們就是以人工智能AI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公司,搜索引擎就是廣義的AI。”百度公眾溝通部總監郭鋒介紹,2020年,百度核心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達到21.4%。

  記者在貝倫產業園采訪時,正趕上百放英庫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實驗大樓啟用儀式舉行。百放英庫創始人兼CEO單倍博士告訴記者,百放英庫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原創新藥研發平臺。做原創藥,需要科技成果的源頭供給,需要大量生物醫藥人才,海淀區大學和科研院所多,可以滿足技術需求和人才需求。而北區的產業園空間大,可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實驗大樓約4000平方米,設有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等實驗與辦公空間,為企業未來發展預留了空間。”

  “北進!北進!”在“三區疊加”政策牽引下,科技創新企業正呈現向北區集聚之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企業總收入達6239億元,同比增長約15%,新設企業超過6200家,高新技術企業3169家,獨角獸企業8家,瞪羚企業665家。

  厚植沃土

  對海淀區來說,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關鍵問題是如何吸引和聚集創新要素,讓各類創新主體進得來、留得下、活得好。

  “當新注冊企業已經提速到一天辦結、獲取營業執照時,再壓縮注冊時間,意義已經不大。這個時候,企業看的是能給它提供什么樣的成長環境和它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于軍說。

  進入新時代,城市對企業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高能級的創新要素供給上。于軍認為,海淀要做的,就是厚植創新沃土,構建區域創新雨林生態系統,以高質量科技要素供給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新型政企關系,是構建創新雨林生態系統的基礎環節。

  2021年5月18日,第二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創新合伙人”大會舉行,海淀區幾大班子領導悉數到場,傳遞出對壯大“創新合伙人”隊伍的殷切期望。

  “在海淀區,誰都可以當‘創新合伙人’。我們以‘創新合伙人’制度來重構政府、企業與個人在創新過程中的新型伙伴關系,讓科技創新主體成為中關村科學城的主人。”中關村科學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舒畢磊解釋說,“創新合伙人”制度最重要的精神內核是“平等”,大家目標一致、利益共享。

  北京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將在北區建設研發總部及管理總部布局高端手機研發等業務板塊;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將建設區塊鏈總部和區塊鏈商用算力平臺;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將投資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園……在這一屆“創新合伙人”大會上,16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海淀“創新合伙人”隊伍再次擴容。

  隨著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突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建立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建設離岸創新中心等23項任務落地實施,數字貿易港、跨境數據流動試點等多項重點制度創新取得突破,外匯政策、外債便利化試點等方面逐漸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案例,人才“E+工作站”為創新主體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新型科技園區,是營造創新雨林生態系統的重要載體。

  “在我看來,實創公司承擔著連接政府政策與駐區單位需求‘最后一公里’的使命,園區要當好入駐企業的‘創新同行者’。”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智表示,公司主業是為科技企業提供服務,但新時代的服務模式已經不能局限于僅為駐區單位提供選址、建設、配套等基本保障,更要主動作為,探索構建產業協同創新新格局。

  實創公司先后發起了兩輪“創業合伙人招募計劃”,圍繞龍頭企業需求構建創新鏈產業鏈。在專門為龍芯中科制定的招募計劃中,他們從180多家報名企業中篩選出13家,作為龍芯中科的產業生態企業入駐園區。“我們致力于推進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陳曉智說。

  在北區,中關村壹號、集成電路設計園IC PARK等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正在蓬勃發展。

  IC PARK園區執行總經理許正文說:“各地競相投資芯片產業,雖然面臨一些短板,但產業生態大方向是對的。北京的最大優勢是人才、技術、項目、資本密集,尤其是重點高校在微電子領域輸出大量成果與人才,是原創技術策源地和人才高地,我們要用好這些優勢。”

  許正文介紹,2018年11月開園至今,已有100余家企業進駐,其中80余家是芯片企業,包括兆易創新、地平線等一批龍頭企業。去年園區總產值310億元,純芯片研發產值近280億元。

  IC PARK的產業鏈條非常完善:發起設立芯創基金,組建中關村芯學院,與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天津市濱海新區微電子研究院合作建立2個國內創新中心,設立4個海外創新中心,打造貫通線上線下的中小企業服務系統,整合有芯片應用需求的大國企進入產業鏈平臺……芯片企業無論是缺資金、人才、技術、服務還是應用場景,都可以由園區協調配齊。

  新型研發機構,為創新雨林生態系統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供給。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往往面臨這樣的現實問題:大學出基礎科研成果,但不具備生產條件,也不了解市場需求,推不動成果轉化;企業有生產條件也了解市場需求,但缺乏研發能力,或者沒有冒險做研發的動力。

  如何打通這個瓶頸?在翠湖科技園,記者發現,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做法頗具借鑒意義。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2016年10月注冊成立,2018年10月揭牌運行。研究院科技發展部部長李萌介紹,他們采取雙輪驅動模式,一方面對接國家需求,專注解決“卡脖子”核心技術問題,面向產業核心技術進行長期布局;另一方面對接市場需求,采取“研發代工”模式,為企業提供1對1定制化研發服務,通過與企業的全過程利益捆綁,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落地的無縫銜接。

  在新型體制下,這家年輕的研發機構已取得一批產業化成果:超潔凈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基LED發光器件等科技成果國際領跑;A3尺寸石墨烯CVD生長裝備等一系列石墨烯原材料規模化制備裝備完成自主設計開發;專利申請數量累計已超過200項;“研發代工”合作全面推進,石墨烯航空輪胎等產品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在北區,新型政企關系、新型科技園區、新型研發機構,這些“新”質要素不斷生長,推動了更深的改革、更廣的開放,并因此形成了欣欣向榮的創新雨林生態系統。

  磨礪成色

  坐擁33所高校、99個科研院所、10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00多名院士……海淀區科研資源的密度堪稱全國之最。北京市對海淀區的期望也非同一般: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定位,始終走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最前頭、走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最前頭、走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最前頭。

  用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的話說,海淀作為經濟強區、科教強區、人才強區,是北京發展的硬核力量。如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就是要做別人想做做不了的、想學也學不來的、從“0”到“1”的事。

  重托在肩,豈容懈怠!在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過程中,海淀區致力于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堅持自主創新,鼓勵原始創新,不斷磨礪、提升創新成色,努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造“海淀經驗”、作出“海淀貢獻”。

  “作為集成電路行業里的‘創新合伙人’,我們是在2014年搬到北區的。”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介紹,2001年他在中科院計算所組建了龍芯課題組,2010年帶領團隊開始龍芯市場化運作。經過20年積累,龍芯CPU的研發和應用取得很大進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充分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我很高興,因為龍芯中科一直走的就是科技自立自強這條路。”胡偉武回憶,曾有不少國際CPU巨頭拋來“橄欖枝”,表示可以通過技術授權或成立合資公司“幫助”提升龍芯CPU性能,但在他眼中,“他們講的合作其實就4個字,‘繳槍不殺’。你用他的技術,就摧毀了自己的研發能力。”

  CPU指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在胡偉武的團隊艱難推進CPU芯片自主研發工作時,國外品牌的CPU芯片好用不貴,花錢就能買到。但從2018年中興、華為遭遇芯片斷供危機,以芯片為代表的“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受到空前關注,堅持自主創新的龍芯中科終于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期。

  “我們從2018年開始實現現金流的凈增加,2020年獲得10.8億元收入,凈利潤超過2億元。”胡偉武說,在有關部門支持下,他們獲得了在國內市場試錯和完善的機會,讓龍芯CPU實現了技術上的快速迭代,業績蒸蒸日上。“十三五”期間龍芯實現了CPU單核通用處理性能提升十倍、銷售收入提升十倍的“雙十倍”跨越。“龍芯的發展充分體現了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

  龍芯中科的堅守是海淀區堅持自主創新、磨礪創新成色的一個縮影,代表著一條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之路。

  高端科研儀器嚴重依賴進口,一直是我國科研創新的突出短板。但在北區,卻有一家2016年才成立的公司,把自主創新的高端科研儀器賣給了世界著名科研機構。

  這個儀器叫“佩戴式微型化雙光子熒光顯微鏡”,一只僅2.2克的顯微鏡,可以戴在小動物頭上,在它們覓食、哺乳、嬉戲、睡眠時,實時觀測其大腦的神經突觸、神經元、神經網絡等動態變化情況。這種“看得見”大腦思維的光學成像儀器,不僅為中國腦科學基礎研究打造了一個核心創新工具,還可用于自閉癥、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醫學研究。

  “這項創新技術源自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團隊。”生產該儀器的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經理吳潤龍告訴記者,該項目屬2014年的國家重大儀器專項,2016年成立公司開啟產業化之路,2018年產品進入市場,2019年就賣到了德國馬普研究所,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雙光子熒光顯微鏡項目,只是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孵化成功的項目之一。這家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8月,由北大、清華、北航、北理工等13家大學發起成立。

  “我們是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副院長羅琳告訴記者,研究院以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發展原始創新為核心使命。“我們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發現有市場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幫助尋找最有希望的市場應用方向,把基礎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原創技術產品。”

  目前研究院已建成5個專業研究所和6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累計立項171項,轉化125項,其中“微型化雙光子熒光顯微鏡”“有感知能力的柔性電子皮膚”“金屬透明電極”等11個項目為世界首創。

  扶持組建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是海淀區堅持自主創新、磨礪創新成色的一種嘗試,重點在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建立起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劉宇宙曾發表過一篇新型鉑催化劑論文,與市場上的常規催化劑相比,這種新型催化劑能將活性提高三個數量級以上。幾家化工公司找來,希望實驗室提供公斤級的樣本,并進行成果轉化合作。

  但發論文只需要制備以克為單位的材料,放大到公斤級甚至更大規模時能否保持同樣性能?是否具備大批量生產的可行性?這些問題在大學實驗室無法解決。劉宇宙把需求告訴了北航概念驗證中心負責人湯鵬翔。由概念驗證中心出面,在校外找到了合適的中試場地,還提供了項目資金和相關科技服務。現在,劉宇宙團隊已經制備出幾十公斤樣品,第一批樣品已經交付合作企業。

  “大多數高校的科研成果,都死在沒錢沒條件做中試這個階段。”湯鵬翔介紹,“從無到有”的基礎研究有國家財政科技經費支持,“從少到多”的產業化階段有企業投錢,而從實驗室成果到中試產品的技術“從生到熟”階段,就成了兩頭都不靠的科技成果轉化“死亡谷”。

  2018年10月,海淀區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的早期階段,實施“中關村科學城概念驗證支持計劃”。2019年10月,第一個概念驗證中心“中關村科學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概念驗證中心”掛牌成立,2020年又新增清華大學、中科院北京分院2個概念驗證中心。

  “概念驗證,加大了對創新鏈產業鏈中市場失靈的中試熟化環節的支持。目前,我們已經支持了10個項目。”湯鵬翔介紹,按規劃,海淀區將為北航的概念驗證中心提供每年500萬元的資金支持。

  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是海淀區堅持自主創新、磨礪創新成色的一種機制創新,為的是讓更多研發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補全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

  海淀始終把服務好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作為不可推卸的責任。區委區政府周密籌劃,各職能部門密切協同,積極參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扶持智源研究院、量子研究院、啟元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加快建設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平臺、區塊鏈算力實驗平臺等重大科技平臺設施……

  隨著一系列重大科技建設項目和研發平臺落地,海淀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雛形初顯,“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底氣更足,創新成色和發展能級顯著提升。

  擦亮底色

  海淀擁有以“三山五園”為代表的皇家園林群,又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優良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文化底蘊、鮮明的科創基因,共同構成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亮麗、多彩的底色。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提出:“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遵循總書記指示精神,海淀區在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中,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加快由“園”向“城”的轉變提升,努力打造服務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城市形態。

  在北區布局的各類園區中,中關村創客小鎮是個特別的存在:既是孵化器,有1.89萬平方米眾創空間;又是保障房,有2772套精裝創客公寓。在這里,剛起步、底子薄的初創團隊可以心無旁騖地干事業。

  成立于2017年的北京金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駐創客小鎮的一家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專注于新型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電池研發要處理大量數據,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對研發團隊來說,最重要的是時間。”金羽新能合伙人兼CMO劉威表示,公司的研發人員都住在創客小鎮的創客單身公寓里,步行上班五分鐘可達。

  除了租金低廉的創客公寓,這里還有從政務咨詢、營銷推廣到知識產權運營、創客健康等一系列創業服務。“作為孵化器企業,我們不僅要讓入駐企業活得好,更要讓他們飛得高。”中關村創客小鎮總經理張攀說。截至目前,創客小鎮一期累計服務創業企業超過1000家,在孵企業654家,聚集59家孵化平臺、高校、協會聯盟,服務創新人才超過6000人。

  創客小鎮所在的溫泉鎮太舟塢村,也借力創客小鎮的開發建設,實現了與區域創新經濟的融合發展。

  2020年11月,海淀區最后一批近3萬名農民辦理了農轉非手續。主要集中在百望山以北的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三鎮。

  當“農民”變“居民”,怎樣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穩健發展,長久造福于民?海淀的做法是:土地變資產、農民變股東,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去,農村集體資產歸農民‘共同所有’,產權制度改革后,農民變成居民,但仍是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東,集體經濟實行‘按份所有’。”溫泉鎮黨委書記劉件說。

  當年輕創業者們為夢想拼搏時,作為“地主”的太舟塢人可以按照宅基地面積大小抵換新建住宅,回遷到與創客小鎮一街之隔的溫泉水岸家園。在享受股東紅利的同時,他們還把空閑的房屋交給物業公司,作為公租房統一管理,供周邊產業園區中的企業員工使用。

  實現從“園”到“城”的轉變,關鍵是解決好“住”的問題。為對接高端創新人才和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形成“職住平衡”的空間布局,北區在規劃建設中千方百計增加居住用地,優先落實人才住房建設用地指標,鼓勵在集體建設用地上建設租賃住房。未來幾年將釋放130公頃居住用地,新增建設規模約250萬平方米。同時,對24個保留村啟動“一村一策”規劃編制,勾畫“園區創新創業、鄉村創意休閑”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為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業環境,近年來,北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按下了“快進鍵”。今年共安排各類建設項目163項,計劃投資582億元。翠湖南路、翠湖東路、上莊東路等三條主干路年內將建成通車,西北旺南路、鄧莊南路西延等工程正在加快推進,溫泉地表水廠、稻香湖再生水廠(二期)等建設項目相繼啟動。

  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接連落地。年內將建成18個教育配套設施,引入中關村三小、十一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北部醫療中心等4個醫療設施、中糧大悅城等3個商業綜合體建設,服務保障好故宮北院區項目建設。同時啟動翠湖國際商務區規劃編制,提高公共空間品質和國際交往氛圍。

  在清華附中稻香湖校區,記者見到了外籍校長何道明。這位來自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5年,見證了北區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公共服務的改善。他深有感觸地說,“以前這里什么都沒有,沒人會想到這里有從幼兒園起步的國際化教育,也沒人想到這里的變化這么快、這么大!”

  正在進行土建施工的北部醫療中心位于亮甲店3號地塊。“作為北部地區重點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項目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計劃于2024年竣工。建成后將為周邊居民提供800張床位的醫療保健服務。”北京城建集團土木工程部北部醫療項目負責人介紹。

  位于海淀區北部“生態科技綠心”核心地帶的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早年是隸屬于翠湖種業公司的一片水塘。2003年實施一期建設,2005年獲批成為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后經二期建設和多年精心封育管理,2013年9月對公眾預約開放。

  走進翠湖公園,掠水捕食的野鴨、相伴而行的天鵝、悠閑漫步的鴻雁,還有一群群隱匿于水島綠樹中的蒼鷺,一幀幀畫面充滿著生機。截至2021年5月,翠湖濕地內共觀測到高等植物454種、野生鳥類247種。“這兩年,我們曾經在公園里觀測到青頭潛鴨、白枕鶴等珍稀鳥類。”海淀區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濕地管理科負責人王博宇告訴記者,隨著翠湖濕地公園水域面積不斷擴大,植被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候鳥在此過境停留。

  “我們要建設森林里的‘中關村’,公園里的‘科學城’。”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田文革說,新一輪“水清岸綠”行動已經啟動,北區將重點建設一軸四核多河渠的循環水網和生態濕地,營造一碧萬頃的水生態。未來將通過鞏固西山本底、修復自然環境、構建大尺度公園群落等舉措,努力實現“山水連城、翠海芳淀”的美麗愿景。

  水清岸綠、草長鶯飛,開窗見綠、出門入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良生態,無疑將吸引來更多的創新人才,激發出更多的創新靈感。

  未來之城

  科技向北,照見未來。

  未來的中關村科學城,將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這是一座車路協同的智慧之城。

  漫步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市民隨時可能與時尚的無人駕駛汽車邂逅。海淀區首個常態化運營的5G無人駕駛小巴正式落地于此,開啟了城市智慧交通的微循環。這款名叫“輕舟智航龍舟ONE”的無人駕駛小巴,除了具備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等基本功能,還能應對人車混雜的路口、后車加塞等復雜交通場景。

  有了聰明的車,還要有智慧的路。在中關村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建設運營公司翠湖網聯聯合千方科技等創新企業共同打造了智能云控平臺,通過浮動車輛數據的定位回傳,可以清晰看到每輛車的車牌號、車速和行駛軌跡等信息,智慧路網通過邊緣計算、云計算等技術,能夠讓紅綠燈與監控攝像頭實時“對話”,讓信號燈根據路面車流量決定放行時間。

  翠湖網聯公司總經理祝的春告訴記者,目前已在中關村自動駕駛示范區落地的應用場景有百度、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乘用車,奧迪中國的網聯車,白犀牛的無人物流配送車,仙途智能、智行者的無人駕駛清掃車等。截至2021年4月30日,各類型自動駕駛車輛已在智能網聯示范區域內測試340多天,共計完成測試25300余小時。

  ——這是一座人機對接的智能之城。

  摘口罩刷臉,感覺有點不安全;外賣已在樓下,會議還沒開完;被擠在電梯角落里,按不到樓層鍵……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些問題都將不再成為問題!在中關村壹號智慧園區,你能看到未來生活的“劇透”。

  甫一進門,在半人多高、有著小平板“腦袋”的設備前駐足不到一秒,測溫即告完畢。各樓宇閘機設備帶有測溫模塊的人臉識別系統,不僅能夠精準測溫,還可以實現非接觸測溫。不僅如此,支持語音控制的電梯,能夠自動點亮樓層;送貨機器人,可以替人跑腿……

  當機器越來越“知心”,“人手不夠機器來湊”的場景將會越來越頻繁出現。駐園企業愛筆智能公司自研的一款全景地圖機器人,集成激光雷達、工業相機、計算平臺以及全景相機,可以快速完成大型線下空間三維重建掃描,搭建全場景、全流程、全量的數字化平臺。這意味著,從停車場、辦公樓到購物中心,消費者只要通過智能屏、手機等線下觸點,就能借助智慧導航迅速定位,商場太大找不到心儀店鋪、停車場繞圈兒找不到停車位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在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記者還體驗了數字人民幣的神奇:通過專門的APP,“個人錢包”里的數字貨幣可以通過掃碼、碰一碰等方式進行消費,不必綁定銀行賬戶,操作方式十分簡單。從“掃一掃”到“碰一碰”,可以想象,未來的支付體驗將更流暢、更安全。

  ——這是一座萬物互聯的數字之城。

  一塊高5.8米、長19.2米的巨幅屏幕,可隨時調取全區道路、建筑、城市部件、重點區域等的實時畫面,一旦數據異常,即刻預警,通過數據分析、態勢研判,給出處置建議。

  小到一包垃圾分類、一個電話訴求,大到一場災害防御、一輪疫情防控,作為海淀城市治理指揮調度的全視角駕駛艙和智慧中樞,海淀“城市大腦”智能運營指揮中心聚合各個場景的能力與資源,覆蓋生態環境、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慧能源等五大領域,拓展了垃圾分類、接訴即辦、無障礙服務、智慧服務等應用場景。

  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日益強大的算力幫助“城市大腦”學會思考,完善治理,對影響城市運營和市民生活的各類事件可以“未卜先知”,實現未訴先辦。

  從曾經的“發展洼地”變身科技創新的“鉆石地段”,高新技術的加持讓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一日千里,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

  征程再啟,輝煌可期。行而不輟,未來已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張曙紅 楊學聰 佘惠敏 陸 敏 韓秉志)

(責任編輯:符仲明)

中關村新傳——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發展紀實

2021-07-12 03:46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激情五月天 | 热久久99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综合 | 婷婷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AV中文免费在线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