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深化土改促民生——解放戰爭時期財經工作體制轉變

2021年06月27日 04:35   來源:經濟日報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人民熱切盼望和平、民主,建設一個新的中國。然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維護國內和平與民主的努力,卻受到來自國內外力量的嚴重阻礙。在國內,國民黨反動集團千方百計試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勢力,繼續維持國民黨獨裁統治;國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仰仗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加快對外擴張,企圖建立其在全球的統治地位,而“阻止共產黨完全控制中國”,推動建立一個親美政府則是其目標。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各種矛盾相互交織作用下,中國革命進入了兩種命運、兩個前途決戰的新時期——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同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國民黨倒行逆施,國內矛盾日益尖銳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一方面迫于國內外形勢壓力在表面上承認“和平建國”方針,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榨取民財,加緊搶購和囤積物資,企圖通過發動內戰消滅中國共產黨,繼續維持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

  日本政府剛宣布投降,國民黨政府就將接收的地區劃分為蘇浙皖、湘鄂贛、粵桂閩等7個區,分別派遣軍隊和大批官員前往接收。據不完全統計,接收日偽工廠2411座,價值約20億美元;接收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資、金銀、房地產、倉庫等,約值10億美元以上;國民黨官僚資本集團還通過增加捐稅等手段,大規模搜刮民脂民膏,將大量民有企業和資產指為敵產,以“接收”名義侵吞盤剝,導致民族工商業大批破產。比如,上海原有民營工廠3419家,倒閉2597家,占原有工廠數75%;北平被接收的日偽物資入庫的數量不足1/5,其余絕大部分被接收官吏據為己有。1945年9月27日《大公報》發表的社評指出,這種行為“幾乎把京滬一帶的人心丟光了”。

  在接收過程中,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還以大幅壓低幣值的偽幣收換辦法,從收復區人民手中攫取2億美元左右。國民黨政府一些官僚資本家憑借政治特權和握有大量法幣的優勢,利用收復區和大后方在商品、貨幣比價上的巨大差額操縱市場,無所不用其極。重稅盤剝之下,廣大農民受到新的壓榨,收復區城鄉人民生活迅速陷入新的困苦之中。1945年10月24日《大公報》發表《為江浙人民呼吁!》的社評這樣寫道:“這一帶無數萬的人民都曾為勝利狂歡過,而今卻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大眾不得聊生。他們痛苦極了,比未勝利時還痛苦。”

  由此可見,以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同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沖突,已變得日益尖銳、不可調和。

  延續減租減息政策,觸及土地所有權

  面對國民黨統治集團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一方面積極維護停戰協議,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決定與國民黨談判,力爭實現國內和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解放區有利條件,進一步變革農村封建生產關系,滿足廣大農民渴望獲得土地的正當要求,為奠定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群眾基礎和物質基礎進行積極準備。為此,中國共產黨延續抗戰時期經濟方針,在解放區繼續實施減租減息政策,以充分激發解放區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匯聚廣大軍民團結一致建立和平民主新中國的強大動力。

  1945年12月,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中強調:“各地務必在一九四六年,在一切新解放區,發動大規模的、群眾性的、但是有領導的減租減息運動。工人則酌量增加工資。使廣大群眾,在此運動中翻過身來,并組織起來,成為解放區自覺的主人翁。”毛澤東認為,在新解放區如果不采取堅決措施,群眾便難以區別國共兩黨優劣,便會動搖于兩黨之間,而不能堅決援助共產黨。而在老解放區,則應該復查減租減息工作,進一步鞏固。

  1945年冬到1946年春,新老解放區開展大規模、群眾性的減租減息和復查減租減息運動。

  各新解放區分別頒布條令,要求在春耕之前將沒收的日偽漢奸土地分配到農民手中。各地黨組織通過農民自治會等形式,在充分調查分析土地、人口等客觀情況基礎上,經過群眾評議,將日偽土地無償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經過這些舉措,農民階級關系發生變化,不少佃農、雇農、貧農在獲得土地后變為自耕農。不過,經過反奸清算和沒收日偽土地,大量土地仍然掌握在地主階級手里,新解放區生產關系沒有本質改變,勞苦大眾遭受殘酷封建剝削的程度依然沒有減輕,為此需要繼續實行更加深入的減租減息運動。這時的減租減息,與抗戰時期保障地主的地權財權不同,運動深入開展后不同程度地開始觸動地主土地所有權。有些地方以土地清償或有償贖回方式,將土地還給農民,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在對日反攻前建立的老解放區,由于一直以來減租不徹底,出現減租后地主再次奪佃、改定租為活租、明減暗不減等現象。各個老解放區深入研究黨的政策,積極開展減租復查工作,通過召開座談會、整頓農會等形式,總結研討經驗,充分發動群眾投入到減租復查中來。比如,1946年2月《解放日報》刊登的《大膽放手發動群眾,涉縣察北減租運動展開》一文談到太行涉縣減租工作成效時指出,從1945年12月8日至1946年1月25日,據不完全統計,共解決租佃、債務、增資案件7905件。

  反奸清算和減租減息運動深入推進,使得廣大農民不斷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生活負擔大為減輕,有力促進了解放區農業和工業生產進一步恢復和發展,為抵御和粉碎國民黨軍事進攻,做好了必要物質基礎的支撐和準備。

  轉向戰時經濟體制,助力自衛戰爭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重兵圍攻以鄂豫邊宣化店為中心的中原解放區,不顧全國人民強烈反對,悍然挑起全面內戰。內戰伊始,敵強我弱,形勢嚴峻。不論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后備資源,還是外來援助,國民黨都明顯超過中國共產黨。

  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只有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雙方總兵力比例為3.4∶1。國民黨政府統治著約占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幾乎所有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擁有全國大部分近代工業和人力、物力資源;解放區土地面積只約占全國的24%,人口約1.36億,近代工業很少,基本上依靠傳統農業經濟。國民黨還得到美國支持,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則沒有獲得任何公開支持。

  如何以劣勢兵力和資源挫敗國民黨軍隊進攻,爭取自衛戰爭勝利?中共中央確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民族民主統一戰線,徹底孤立國民黨反動集團的原則。中共中央指出,要緊緊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堅決解決土地問題;對于一般富農、中小地主,應同漢奸、豪紳、惡霸有所區分,以減少敵對分子,使解放區得到鞏固。經濟上必須一切依靠自力更生,有計劃發展生產、整理財政,繼續堅決實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統一領導、分散經營、軍民兼顧、公私兼顧等方針,財經工作實行由和平建設體制轉向戰時經濟體制,既滿足自衛戰爭的物資需求,又盡可能改善人民生活。

  正是在科學的方針政策指引下,解放區財經工作和發展建設大大加強,特別是土改運動的開展,提高了廣大農民政治覺悟,激發了他們支援革命戰爭的熱情。到1946年10月,各解放區有30萬翻身農民,為保衛土改果實、保衛家鄉而入伍。許多地方還出現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爭、村干帶頭的踴躍參軍參戰的動人景象。同時,各解放區還有三四百萬人參加民兵。人民解放軍獲得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援,得以一次次擊退國民黨軍事進攻,在自衛戰爭中不斷贏得勝利,逐漸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呂立勤 梁劍簫)

(責任編輯:符仲明)

深化土改促民生——解放戰爭時期財經工作體制轉變

2021-06-27 04:35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婷婷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网站入口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aⅴ免费 | 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