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今年全國兩會,“綠色”“生態”“環保”等熱詞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代表委員們表示,綠色發展理念正在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并化為務實行動,催生出巨大合力,繪就全面小康美麗畫卷。
產業“添綠”增動能
生產方式是綠色發展的關鍵。代表委員們表示,在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上,既要鼓勵發展新興產業,也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使企業“含綠量”“含金量”得到雙重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玉山萬年青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文生對此深有體會,他所在的萬年青公司這兩年積極轉型升級,下大力氣推進綠色礦山和數字化礦山建設,同時采取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在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成本消耗降低,資源也得到充分利用。
“企業綠色轉型,轉變的不只是生產環境,也是競爭力。”黃文生代表說,節能減排不僅能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幫助企業拓展新增長點、提升品牌效應,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贏得主動權。
推動企業“變綠”,還可以借助產業鏈和工業園區形成合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副主席兼工商聯主席陳雙表示,近年來,中關村民營企業積極探索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互相促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調整優化傳統產業布局,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以企業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從綠色工廠車間到節能減排降耗,從使用清潔能源到發展環保產業,綠色生產已成為我國重振傳統制造業、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發力點。”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認為,產業“綠”起來需要政策支持,未來還要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保障,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環保產業,讓企業的“綠色之路”更加暢通。
生態“常綠”促發展
既要“綠”,也要“富”。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林下經濟是一項有益的實踐。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大學貴州省森林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貴杰表示,我國已摸索出林藥、林菌、林果等豐富多彩的林下經濟模式,在脫貧攻堅、林農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丁貴杰委員認為,要充分利用森林生態系統的有利條件和林地自然屬性,以企業為依托,優化產業布局,注重特色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經營,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離不開綠色金融工具的加持。“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對綠色金融的需求不斷增強。”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孫潔表示,綠色保險作為綠色金融的組成部分,對于加快助推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能夠發揮出獨特作用。
目前,我國綠色保險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支持綠色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孫潔委員建議,要打通綠色保險相關法律制度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細化強制環責險規則,提升企業環境風險意識和投保意識。同時,加強對綠色保險創新產品的財政支持力度,充分調動保險機構的積極性,以綠色保險助推綠色發展。
環境“變綠”更宜居
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存共榮為價值取向,生態和宜居不可偏廢。
在江西九江,長江兩岸風景怡人,日新月異。全國人大代表,江西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來發表示,九江市深入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實施水環境治理,中心城區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同時,對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線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達標排放,并從嚴整治違占違采違建行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對于農村地區來說,除了藍天白云、清新空氣,還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人居條件。
近年來,多地綜合治理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掀起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水污染革命等,直擊農村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我們把農村污水治理作為突破口,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積極爭取各級環保專項資金支持,組織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示范工程等。”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梁映華表示,一些村寨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和處置,“臟、亂、差”面貌得以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大為提升。
“當前,部分西南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總量增長,治理壓力加大。”梁映華委員建議,應針對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制定出臺農村污水治理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力量投入農村污水治理,讓美麗鄉村真正實現“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郭靜原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