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匈牙利兩國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政治互信日益鞏固,經貿合作新成果不斷惠及兩國人民,兩國抗疫合作堪稱典范。中匈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長遠、持久和深厚的友誼是雙邊關系的寶貴財富,這是兩國人文交流不斷得以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所在。當前,深度最能體現中匈人文交流的特點,代表性的表現可以總結為‘5+2’,即匈牙利建有5所孔院,1所中國文化中心和1所建設中的中國大學。”日前,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齊大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0年,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形勢下,中國和匈牙利之間的人文交流也不曾中斷,并且繼續向深入發展。匈牙利是第一批向中國伸出援手的國家,以中匈合作抗疫為題材的專題紀錄片《友誼的見證》還在匈牙利電視臺播出,記錄下疫情中兩國人民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的一幕幕讓歷史永記的場景。
2020年發生在中匈人文領域的故事有很多,但深度成色幾何?為客觀了解中匈人文交流的深度,記者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等多個城市進行了采訪。
深度始于興趣
位于匈牙利東部的德布勒森市是該國第二大城市,記者在德布勒森市大學孔子學院做了一項關于中文學習興趣原因的簡單小調查,結果在13名受訪學生中有4名學生表示最初源于喜歡中餐。
而位于匈牙利東北部的米什科爾茨大學學生博吉?坎特告訴記者,他有時間會和父母一起做中國菜,聽中國音樂,享受學習漢語的過程,也從未缺席過中文課。
從這幾名學生身上,就可以找到匈牙利MTV國家電視臺希望與中國中央電視臺續簽《舌尖上的中國2》紀錄片的原因。電視臺國際司項目主管伊爾迪科?科馬羅米說,“紀錄片第一次播出后就反響熱烈,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更好滿足觀眾的愿望。”該片已從2020年10月24日起繼續在當地以匈牙利語重播。
匈牙利人對中國文化興趣的起源當然不僅僅只是中餐,受訪者還表示,中醫、武術、戲劇、歷史、漢語、書法等中國文化元素都是觸發他們探索中國文化的原因。
切爾凱斯?加博爾(中文名:曉峰)對中國的興趣始于武術,雖然他只會說一點點中文,但平時只喝熱水,還會邀請匈牙利朋友一起喝茶,連夫人和孩子們在他的帶動下都學習古箏、書法和茶藝,生活十分“中國化”。他在社交平臺上用匈牙利語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成為當地“網紅”,把興趣做成了事業。
深度有歷史和現實的根基
匈牙利追溯源頭,自認為是從中亞遷移而來,是中國的“亞洲親戚”,具有血緣上的天然親近感。兩國多年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交流讓這種親近感得以強有力地延續,匈牙利外交和對外經濟部國務秘書帕克塞?托馬西奇說:“匈牙利學生誦讀孔子的經典,中國學生吟誦裴多菲的詩歌,將兩國人民的心彼此拉近。”
從2017年開始,匈牙利漢語研究和推廣領域的多位學者,包括翻譯家、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在內的漢學家,已經連續四年獲得中國政府面向海外設立的出版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2020年12月獲得這一大獎的匈牙利漢學家伊姆雷?豪毛爾(中文名:郝清新)說:“匈牙利漢語課堂推廣已見成效,我所編著的《匈牙利高中漢語課本》被匈牙利中學和成人補習漢語班廣泛使用,同時漢語課已在匈牙利大中城市中鋪開,預期未來開設漢語課的中小學將達到30所以上。”
西蓋提?查波是匈牙利東南部塞格德市一家建筑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的女兒已經學習中文2年多,他支持孩子學習中文,認為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相信匈中間的經濟合作和聯系將會更寬廣和牢固,未來也會帶來更多工作機遇。
在中匈兩國一代代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大力支持下,在文明互鑒沃土的滋養下,人文交流這棵大樹不斷茁壯成長。
深度體現在文化“圈粉”無數
匈牙利在北京設有文化中心,每年有多個匈牙利文化節目和展覽,許多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也擺上了匈牙利國寶葡萄酒托卡伊,許多中國人正隨著“一帶一路”和“17+1合作”的深入而逐漸認識和了解匈牙利。
同樣,中國傳統文化也在憑借自身魅力擴大自己在匈牙利的“粉絲圈”。
2018年替匈牙利奪得冬奧會第一枚金牌的短道速滑運動員劉少林、劉少昂兄弟是中匈混血兒,不僅陽光帥氣,還會講一口東北話,劉少林休息時偶爾還會來段天津快板,其在國外社交平臺上“粉絲”眾多,有許多當地人因他而喜歡上中國茶以及中國文藝。
位于匈牙利南部的佩奇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是歐洲大陸第一所具有中醫特色的孔子學院,11歲的赫納迪?莎拉已經學習了2年中文,她對中醫藥非常感興趣,希望日后成為一名中醫師。她的家庭也正受她影響,她的母親說:“有些中文課程也對學生父母開放,很有意思,因此我現在和她父親都考慮學中文。”
匈牙利當地民眾對中醫藥感興趣的原因,還在于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積極作用,讓匈牙利民眾切實體會到了中醫藥的魅力。匈牙利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陳震說:“今年《陳博士藥房》健康雜志(季刊)的重點之一是介紹如何用中醫藥防疫。最近一期印刷3萬份已銷售一空(匈牙利一本書如果賣幾千冊就已是暢銷書),已經再次加印,這本雜志現在不僅成為新年匈牙利人送親朋好友的禮物之一,還是用中醫藥防疫和健康身體的指南手冊。”
深度持續推動教育創新
家門口可以上中國大學對匈牙利學生來說,正在從頂層設計變成現實,這意味著中文教育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將貫穿匈牙利國家正規學歷教育的全鏈條。這不僅是在中東歐地區屬首創,更是匈中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厚重歷史和現實積累所帶來人文交流深度的必然反映。
匈中雙語學校12年級學生歐拉?索菲亞正面臨要到哪里讀大學的人生選擇,自4年級開始就學習中文,她現在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她的目標就是考上中國的復旦大學,未來則希望留在上海工作或繼續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
與索菲亞有到中國留學相同夢想的匈牙利學生,今后將會有選擇布達佩斯上中國大學的選項。復旦大學同匈牙利政府正在布達佩斯聯合建設海外校區,將開設符合當地及歐洲需要的新興專業,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推進高科技創新和技術轉化。
與此同時,中匈兩國教育交流也在持續推進中。匈牙利政府為推動匈中兩國高等教育合作、留學生培養以及文化教育交流等,特別成立了中東歐文化教育中心,還在北京、太原和南昌設立了三家分支機構,并且舉辦了首屆匈牙利線上教育展,歡迎更多的中國留學生到匈牙利讀大學,期待中國留學大市場。
深度動力源于兩國政策高度對接
匈牙利“向東開放”政策與“一帶一路”和“17+1合作”高度對接,形成了不斷推動兩國人文交流向更深入、高層次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切行動重在落實,貴在不斷克服困難、一抓到底。在2020年工作中,我駐匈使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工作,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首批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工作人員到任后,使館文教處帶領文化中心工作人員克服疫情困難,大力推動注冊事宜,于2020年6月中旬注冊成功。
匈牙利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既有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又有駐外旅游辦事處的國家。在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下,在使館的統籌指導下,協調聯動,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與駐布達佩斯旅游辦事處積極合作,舉辦了利用當地社交平臺、當地人參與、加入當地食品元素的“首屆匈牙利月餅制作坊”活動,活動十分接地氣,大獲成功。
中國駐布達佩斯旅游辦事處還把工作放在“云端”,一是利用其社交媒體平臺,用中英文推出“云?游中國”系列節目,二是在線上推出中秋節文化周活動,創新宣傳方式,多形式介紹中國優質文化旅游產品和線路。
對中匈關系未來的發展,齊大愚大使充滿信心。他說:“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交流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匈民心相通,為兩國友好增添新內涵、譜寫新篇章,并對中匈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產生更加明顯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一帶一路’和‘17+1合作’的引領帶動下,在中匈友好的堅實基礎上,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將不斷創新舉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各層次、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駐布達佩斯記者 翟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