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地以成渝為龍頭在制度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民生合作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圖為重慶城市景象。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1月1日上午,重慶、成都兩地同時發出2021年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這是國鐵集團首次批準成渝兩地統一品牌,并使用統一名稱開展品牌宣傳推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成渝地區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新時代成渝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機遇。兩省市深刻認識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意義,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熱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一步釋放了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克服了不利因素影響,兩省市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產業協作格局加速形成
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川渝兩地已簽署200余個合作協議,這就意味著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產業、交通、民生……多項工作已按下“快進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呈現出戰略引領、高位推動、全面深化的良好態勢。
一系列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大產業、細分工的產業協作格局加速形成。
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懷琳形容得十分貼切,公司是從重慶“買糧”,精深加工后再把高附加值的產品賣到重慶。這家企業生產的汽車無級自動變速器有50%的零部件來自重慶,90%的產成品銷往重慶,為當地的東風小康等車企做配套服務。
一年來,川渝兩地圍繞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聯合成立了汽車摩托車、工業互聯網、電子信息等工作專班,推動戰略性支柱產業嵌入式、集群化發展,兩地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在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方面,兩地總投資660億元的5G網絡覆蓋項目累計建成站點8萬余個。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成效顯著。
互聯互通建設提速
2020年12月24日9點15分,G8607次列車從成都東站緩緩發出,根據鐵路時刻表,這趟列車將于當天上午10點17分到達重慶沙坪壩站。這是成渝之間首次開行復興號動車組,最高時速350公里,跑出了成渝高鐵的新速度。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交通強國試點已獲交通運輸部批準。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達萬高鐵開工建設。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12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基本建成、重慶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主體工程啟動建設。
川渝兩地在公共服務共享方面實現了多點突破,兩地民生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群眾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2020年12月21日,成渝兩地正式實現公交、軌道“一碼通”。“只需要在重慶市民通APP上分別開通重慶、成都兩地的公交通乘車碼,兩座城市的公交、地鐵都可以掃碼乘坐。”家住重慶渝中區的郭翔東大學畢業剛兩年,因為工作單位在成都高新西區,兩地往返是常事。
基于民生細節的考量正體現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將惠及民生放在了重要位置。兩地聯合發布了川渝政務服務第一批通辦事項清單,推動95項跨省通辦事項線上“全網通辦”或線下“異地可辦”。大力推進異地聯網醫藥機構擴面工作,跨省異地住院定點醫院、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藥機構分別達到5122家、8982家。川渝兩地已累計辦理跨省市戶籍“一站式”遷移業務1.1萬筆,實現戶籍跨區域快捷辦理和居住證信息定期互換。
稅收一體化便利企業異地經營
“在四川做活路兒,也能從重慶的電子稅務局開票了!”從事了20多年財務工作的袁春來體驗了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功能后贊不絕口。
一年來,川渝兩省市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重慶和四川電子稅務局平臺對接,實名辦稅互認、實名數據交換。進一家門能辦兩家事。”重慶市稅務局征管科技處處長許皓表示,除了目前的臨時發票代開和車輛購置稅繳納功能外,馬上還將上線跨區域經營登記報驗、二手房申報交易稅費繳納等功能。
不僅如此,跨省繳庫電子化也讓在川渝兩地跨省經營的企業感受到便利。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物資分公司是一家注冊在成都市的國有企業,公司在重慶高新區擁有房產并用于出租,過去需要在重慶繳納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每個月公司辦稅人員韓紅偉都要辦理一次跨省繳庫業務。
“每次辦理要經歷多個環節,遇到特殊情況還要到重慶的辦稅服務廳去辦理。”韓紅偉表示,“跨省繳庫”功能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現在足不出戶在電子稅務局上申報,直接扣款,下載完稅憑證,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
重慶市稅務局收入規劃核算處處長何小軍介紹,“跨省繳庫”功能推出后,信息“走路”代替了人員“跑腿”,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便可足不出戶將稅款跨省直接繳入國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暢 冉瑞成 通訊員 賀 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