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這一重要戰略部署,為“十四五”時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指明了主攻方向。
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不僅有必要,而且有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2019年,內需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已經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當前應對疫情沖擊的需要,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有效供給不足特別是中高端供給不足,已成為目前制約我國內需擴大和升級的重要因素!眹倚畔⒅行慕洕A測部主任張宇賢認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既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培育強大國內市場,也要從供給端消除低效生產力,讓供給更好滿足需求升級要求。只有打通這一供需失衡的堵點,供給和需求才能達成更高層次的良性互動,實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在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我國將繼續推進深層次改革,強化政策引導,著力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核心要義是循環。只有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和梗阻,提高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質量和效率,才能更有效地推動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
在張宇賢看來,經濟循環暢通與否,關鍵因素是市場體系的健全程度與運行效率。沒有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就很難有完整高效的內需體系。為此,要增強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公平競爭的基礎性制度,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還要推動國內外市場標準、規則進一步銜接融合。
專家指出,要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在生產環節,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在分配環節,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報酬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擴大人力資本投入,使更多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在流通環節,既要暢通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循環,也要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在消費環節,要更好地適應消費結構的升級,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完善“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的政策環境。
我國廣闊的內需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從需求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其中有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從供給看,我國擁有1.3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基于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俺笠幠J袌鰞瀯莶粌H包含消費市場,也涵蓋了勞動力、產業、創新、金融、物流、房地產等各類市場。我國人口基數大、市場空間大,這為新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張宇賢表示。
前不久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就充分顯示了我國大市場的強大吸引力。展望未來,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中國經濟的大海將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機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