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良保 萬瑞波 范軍 徐彬 實習生 劉起福)他原本是福建廈門一家企業的老板,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十年前,他懷揣著一顆“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的心,帶著300萬元啟動資金,義無反顧地回到江西省鄱陽縣老家創業。這筆錢,是他賣掉廈門2套房子的房款以及打拼20多年的積蓄。
雖然對回鄉創業的艱辛早有心理準備,但一路下來的曲折仍讓他措手不及,在幫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過程中,他自己一度差點成了貧困戶。
他就是英海青——鄱陽縣中湖生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這期《正向》,我們一起關注英海青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皇菊“金菊”
鄱陽縣銅錢村坐落在鄱陽湖畔,距離英海青的村莊不遠,這里風光旖旎,一棟棟徽派小樓錯落有致。特別是到了11月皇菊盛開時,可謂“沖天香陣透銅錢,滿村盡帶黃金甲”,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欣賞。
銅錢村,這幅“村在林中、家在綠中、人在畫中”的秀美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銅錢村的皇菊不僅僅是用來觀賞的,一番加工后,更是賺錢的“金菊”,這是很多村民脫貧的一條新路,尤其是村里的12家貧困戶,生活都大有改觀。
章文獻是村里的貧困戶,早年為妻子治病欠下了一大筆債。去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植了一小片皇菊,嘗到了甜頭,今年他果斷擴大了種植面積。
“種菊花比種水稻收入高多了,而且比種田輕松多了。多虧了英總,讓我們這些留守老人有事做有錢掙。”正在地里種植皇菊的村民章大媽同樣笑得合不攏嘴。
銅錢村村支書章曉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村民種皇菊每畝固定收入3000元,此外,到英海青的合作社打工還能賺到70元/天的工錢。
“這皇菊是脫貧的寶貝啊,海青為我們銅錢村帶來了商機。”章曉東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們熱情高漲,支持英海青種植皇菊,建皇菊加工廠。
賣房創業
多年前的銅錢村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很多村民的房子破舊不堪,稻田和山地一片荒蕪,年輕力壯的人都外出打工了。
像村里的其他年輕人一樣,英海青16歲初中畢業就前往廈門打工,靠著一股闖勁,他與親戚合伙開辦了公司,生意紅紅火火。
“每年過年回家,看到家鄉的農田、林地都被荒廢,村民生活又如此貧困,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英海青告訴記者。
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英海青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回鄉創業。
說干就干,為了不給自己留后路,2009年底,32歲的英海青賣掉自己在廈門的2套房子,并將工廠全權交由朋友管理,帶著300萬元回到家鄉。
回來后,英海青開辦了一家勞動密集型電子加工廠,招收了300多位村民搞電子產品組裝。
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英海青的意料,因留守村民多為中老年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難以勝任細致的電子產品組裝工作,加工的產品質量常達不到標準,電子外貿廠舉步維艱、難以為繼,英海青真實感受到帶領大家脫貧不是件容易的事。
授之以漁
首次創業的挫折雖然給英海青很大打擊,但“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的念頭從沒放棄。有了這次教訓,英海青認識到在鄉村就應該做鄉村的事情。
那該做什么呢?通過四處考察,他發現地處鄱陽湖畔的銅錢村,非常適合種植皇菊。
“皇菊是江西的特色產業,在市場上又頗受歡迎,附加值高。”英海青下定決心,二次創業帶領鄉親們種皇菊。
經過一系列精心準備后,2017年英海青組建了合作社,一口氣打造了4個皇菊種植基地。此時江西的脫貧攻堅工作正在迅猛推進,英海青順應形勢,招收了100多名貧困戶進基地工作,每個月給他們發工資。
“無論政府有沒有要求,我都應該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英海青說,自己回來創業本來就是想“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這是我的初心”。
千算萬算,英海青還是失算了,種植皇菊的第一年,貧困戶們靠著工資基本實現了脫貧,但他主導的合作社卻虧了160多萬元。
“感覺自己要變成貧困戶了。”英海青笑著對記者說,“這樣虧下去不是辦法,貧困戶跟合作社都賺錢,這才是長久之道。”
問題出在哪兒呢?通過一段時間觀察,英海青發現,村民把他當成了發工資的“老板”,把自己當成了“打工仔”,工作積極性不高,有消極怠工的現象。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再次受挫讓英海青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外力幫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為,即使外力幫扶再大,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新農人
連續兩次虧損,并沒有讓英海青撂挑子走人,反而使他更加明確了未來的路,“我要做一個新時代的新農人,既要幫助鄉親們學會運用現代農業技術,也要讓他們有信心有志氣,靠自己的雙手富起來。”
英海青選擇了部分貧困戶,扶持他們獨立自主經營,成為脫貧的榜樣。
改變思路后,英海青的身份也發生了改變,由之前的老板成為種植戶的組織者服務者,向種植戶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待皇菊收獲時,再以市場價回購,為他們解決銷售問題,可謂是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
這一次,英海青成功了,越來越多的村民找到英海青主動尋求幫助與合作。
為了提高皇菊的附加值,英海青在銅錢村就近建設了高標準皇菊深加工廠,進行皇菊加工。現在,皇菊酒等一批產品正在研發中。
“看這個形勢,今年,合作社就不會虧錢了。”英海清邀請記者給銅錢村打個廣告,請世界各地的人們來看看銅錢村的美麗新面貌,“脫貧攻堅在路上,回家十年了,我也摸索了十年,就是靠著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初心,堅持到現在。對于我們這樣一些中部地區的小村子,真不容易。我只想說,好日子還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