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最難治理的河流”
祈盼安瀾,自古就是淮河百姓的夢想
它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
這是8月15日在安徽省阜南縣拍攝的淮河王家壩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作出《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
那一年三百萬人走上治淮工地
1950年至今,國務院先后12次召開治淮工作會議
集中開展五輪淮河治理
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使用
位于安徽省金寨縣的流波水庫在進行泄洪(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
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治淮邁入綠色新征程
推進了生態流量調度
9.6萬名河湖長直接對河湖水質負責
治污治岸治漁陸續進行
逐步將“水口袋”里的87萬余人搬至安全地區
這是位于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淮上社區的莊臺疏解降容工程居民安置點(10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70年間投入9000多億元
淮河流域現已基本建成完善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
如今滋養著全國九分之一的人口
貢獻著全國六分之一的糧食產量和四分之一的商品糧
這是10月8日拍攝的安徽省潁上縣八里河鎮的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
從人水相爭到人水共生
從抗御自然到尊重規律
治淮“斗水”變遷彰顯生態文明
水清岸綠的生態淮河正在逐步實現
這是10月16日拍攝的安徽省潁上縣沿淮水利生態景區——五里湖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一鍵智控的智慧淮河正在建成
產業興旺的富庶淮河清晰可見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