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特別是疫情期間,熱點輿情反復上演“反轉劇情”,“吃瓜”群眾看得津津有味,一些傳統媒體人士則自嘲:“且讓新聞飛一會兒。” “反轉劇情”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自媒體亂象。
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生態、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是億萬網民福祉,尤其事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受經濟利益驅動、平臺監管不嚴、治理手段匱乏等影響,自媒體亂象不斷,且逐步呈現運營管理機構化、內容創作組織化的特點,各種網絡謠言猶如病毒,不斷變異,其手段與危害都在升級。
1
虛實參半制造“爆點”:偽造嫁接、腦補細節、帶節奏評論
今年5月,一家自媒體發文說,牧民反映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的草原被污染多年無人問津,同時配發令人觸目驚心的航拍視頻和圖片。然而,環保部門實際調查結果卻與自媒體反映的內容大相徑庭,原來自媒體的視頻是經過特殊處理的。
“這是當前一種典型的造謠方式。”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監控支隊有關負責人說,從造謠的內容來看,以往的謠言大都是一段文字,現在升級了,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視頻來“佐證”。不過這些圖片、視頻大都是嫁接或偽造的。
這位負責人還告訴半月談記者,今年早些時候,在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時,有網民發帖稱,3具尸體躺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內一上午無人問津,也配發了現場視頻。然而,調查證實,視頻是很早以前的視頻,反映的事件與疫情毫無關聯,捏造者對視頻進行了重新配音。
“腦補”是當前網絡謠言的另一個慣用伎倆。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類網絡謠言多以熱點新聞事實為文章主干,然后杜撰各種細節進行渲染,文章虛實參半,比之以往的純粹捏造,讓人更加難辨真假。
今年2月,原南京醫學院“3·24”強奸殺人案告破引起關注。案件告破第二天,南京公安尚未披露破案詳情時,一篇“腦補”式“報道”卻率先在朋友圈、微信群流傳開來,點擊量迅速突破10萬+。
“報道”詳細披露了案件偵破經過,稱受害者的師兄通過關系搞到遺留在受害者體內的嫌疑人精液DNA樣本,分發給群里的各位學長學妹,然后借疫情檢測之機各種比對,最終比對上嫌疑人舅舅,繼而又通過Y染色體找到嫌疑人。
“報道”有鼻子有眼,各種細節讓人不由得不信。可是,經南京公安核實,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虛假報道。文中嫌疑人姓氏、年齡都對,破案也的確是依賴Y染色體基因圖譜技術,但其他破案細節都是杜撰的,既不是受害人師兄的功勞,也不是從舅舅找到嫌疑人,而是南京公安28年盯案不放、不破不休的結果。事后,南京警方召集媒體緊急辟謠,可仍有不少民眾半信半疑,甚至說警方在搶功。
“帶節奏”的評論,也是一種升級的造謠方式。這類網評緊跟熱點,聽起來義正辭嚴,然而其引用的事實、數據并不真實,而是根據制造噱頭的需要,故意歪曲事實,將讀者觀點帶偏。
最近發生在南京的“寒門大學生偷外賣”的反轉輿情,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最初,警方通過多家媒體發布信息,交代了當事人是某公司職員,說明了偷外賣是因為自己的外賣被偷,起了報復之心。然而,一些自媒體的評論,抓住“考研大學生”“家中其他3姐妹輟學”的細節大做文章,最終演繹成“寒門大學生因饑餓偷外賣被刑拘”,將一個普通刑案硬生生推上熱搜。
2
管不了,也管不好?經濟與政治交織危害大
“管不了,也管不好。”江蘇蘇南地區一位網信辦負責人說,基層網信辦對自媒體幾乎沒什么管理手段,遇不實報道,很難屬地管理,大都需要層層上報請求上級處理,上報和反饋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謠言傳播速度。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基層網信辦負責人還告訴半月談記者,為應對網信部門監管,同時更多獲取網民點擊、轉發,一些不良自媒體在手段、技術上也不斷翻新,讓網信部門疲于應付。
最典型的是“轉世號”,一再造謠卻封不了。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有關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一個名為“微客鐵汁5”的賬號曾多次在網上造謠,被相關平臺查封多次,但每次查封后,更改一下賬戶名最后的數字,就又“復活”了。疫情期間,這一賬號因造謠再次被查封,已轉了“5世”。
更膽大的是,還有自媒體為了讓謠言更可信,竟冒充警方賬號。不久前,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網絡水軍案,相關涉案團伙控制的公眾號達200多個。這一團伙將其中一個公眾號偽裝成警方的賬號,取名“警花說事”,頭像也換成一個穿著制服的女警,讓很多網民,包括網信部門,誤以為這就是一個警方的公眾號。
江蘇省網信辦有關處室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最近出現一種新的自媒體造謠方式,一些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的惡意“標題黨”鏈接在微信群、朋友圈頻頻出現。調查發現,此類不良信息竟是通過鎖定IP地址、GPS、手機號碼等方式確定位置信息,動態轉變標題,誘導讀者點擊,通過“蜘蛛池”等引流技術跳轉至各類非法暗鏈地址,最終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嚴重擾亂屬地網絡傳播秩序。
“針對傳統的網絡謠言,許多網民已經有了一定抵抗力,然而這些變異的網絡謠言更具迷惑性。”江蘇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相關負責人說,特別是一些不良自媒體、網絡大V逐利“粉絲經濟”,將大量境外謠言“倒灌”至國內,將商業利益與政治目的交織在一起,嚴重危害社會穩定。
內蒙古自治區一位基層網信辦負責人認為,一些不良自媒體在制造輿論熱點,獲取流量與收益的同時,不惜歪曲歷史與事實,傳播錯誤價值導向,激發網絡負面情緒,甚至散播民粹主義,對網絡環境及社會穩定產生較大負面影響,降低了傳統媒體、政府的公信力,還在不斷辟謠中浪費大量行政資源。
這位負責人還介紹,通過大量案例調查發現,自媒體逐步呈現出運營管理機構化、內容創作組織化的特點。尤其一些靠曝光吸引關注度的自媒體,從內容制作到推送都是團隊化運營,以更大程度吸引流量,實現價值轉化。
3
話語權給了個人,監管模式也應變革
“反轉新聞”何時休?自媒體究竟該怎么管?一些研究學者認為,相關監管部門應當認清自媒體屬性,再推行有針對性的舉措。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胡翼青說,虛假報道、網絡謠言是世界性難題,并非中國所獨有,它與自媒體幾乎是相伴相生的。這些自媒體制造網絡謠言,有的不一定是要讀者相信它的報道或言論,而是要你點開鏈接,點擊其廣告。自媒體造謠制造熱點,與其盈利模式密切相關。
一些專家還指出,傳統媒體機構對其從業人員一般都要進行專業培訓,發稿前都有相應的把關流程,追逐輿論熱點的同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自媒體則不同,它搭建在一些社交網絡平臺之上,將話語權給了個人,而每個人的文化層次、道德觀念、個人利益訴求都不一樣,又缺乏專業培訓,規則和底線意識不足,各種謠言自然層出不窮。
今年疫情期間,清華大學教授沈陽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美兩國間的謠言進行了建構分析。他認為,要管好自媒體,遏制謠言,必須了解其特性,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一些業內人士和基層網信部門人員建言,首先,應當強化自媒體服務平臺的主體監督責任,增加其失職監督的責任成本。當前輿論環境已經發生改變,人們大多通過一些社交網絡平臺獲取信息,這些平臺應對信息發布加強把關,增加責任意識,避免一些不良賬號不斷死而復生。
二是強化網絡自治。一些專家認為,依靠相關部門有限的力量,監管面廣量大的自媒體,是管不住的,必須轉變監管模式和思路,強化網絡自治,一方面提升群眾對謠言的“抵抗力”,另一方面暢通不良信息舉報渠道。
三是要對廣告聯盟進行治理。一些基層網信辦工作人員認為,自媒體制造謠言,目的在于獲取流量,進而獲得廣告分成。需要推動廣告聯盟的治理,從根上遏制網絡謠言。
四是進一步加大對造謠信息發布主體的處罰力度,盡快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
另外,還有一些業內人員建言,傳統媒體要增強輿論監督報道、深度調查報道能力,搶占網絡空間,對沖自媒體虛假報道帶來的影響,提升輿論引導力。(記者朱國亮 張麗娜)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