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創新驅動筑牢實力之基

2019年07月24日 07:14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齊平 楊陽騰 熊麗 張葦杭

  廣東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8年,廣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73萬億元,連續30年位居全國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萬億元,是全國首個超萬億元省份。剛剛公布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廣東GDP首次突破5萬億元。

  “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將走出一條怎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又將如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四個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廣東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結構優化、動能增強、效益提升的良好態勢。

  從“廣東制造”到“廣東智造”

  揮舞的機械手臂、忙碌的智能生產線、高精尖的科技產品……在廣東企業看到的場面,顛覆了人們對于制造業的印象。

  投入700多臺機器人,可以節約人力2.2萬人;一次裝機合格率提高到99.9%,訂單交付周期從22天縮短到9天……在美的集團位于廣州南沙區的全智能化空調生產基地,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張小懿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精益制造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從成本、效率到品質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善。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美的是致力于轉型的廣東傳統制造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廣東省大力支持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省財政為此投入130多億元實施兩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加速推動以智能制造為方向的生產方式變革,惠及3萬多家企業。

  智能制造正在成為廣東制造業企業發展的新潮流。

  在清遠的歐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掌握每一塊板材的具體加工進度、合格檢驗、物流去向;在惠州的TCL集團正在打造的智“惠”工廠,全自動偏貼及邦定、自動畫面檢查修復、自動包裝及一體化倉儲智能物流等業界領先的智能制造技術將得到應用;東莞市近年來以推動企業高質量倍增和智能制造全生態鏈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全年認定資助自動化改造應用項目328個,目前已打造經濟適用型、普及型智能生產線109條。

  站上智能制造的“風口”,工業機器人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將實現兩位數增長。

  為使更多中小企業得到智能科技的賦能,拓斯達依靠創新,大幅降低了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成本。公司副總裁左運光指著一個應用于注塑加工的HQ五軸機器人說,“每臺裸機價為2.8萬元,可以至少代替流水線上一名工人,回本周期大大縮短,一推出就受到小微企業廣泛歡迎,預計全年銷售量可以達到2萬臺”。

  從“硬核科技”到“炫酷應用”

  “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就是企業要具有長久的發展活力,產品要具有高附加值。”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鐘振芳介紹,海納農業通過技術研發,突破了稻田產值和稻谷價值的“天花板”,實現了每畝收入1.5萬元以上,畝凈收益達到5000元。

  在云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體驗了從刷臉安檢、刷臉購物到刷臉試衣一系列人臉識別的“玩法”。云從科技總經理林明說,支撐這些“炫酷”應用的,是他們自主研發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人體3D重建等核心技術。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他們制定出臺了“科技創新十二條”、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等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組織實施九大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決心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恒心和韌勁,著力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深圳市清研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環保裝備研發推廣與服務平臺。公司采用實驗室與企業深度融合、同步發展的創新模式,將實驗室研發成果進行產品化、商品化,又將部分收益反哺實驗室;實驗室則對所形成的成果不斷優化,同時開發出更具市場價值的成果,支撐企業不斷推出有市場競爭力的新技術、新產品。

  “這種‘前店后廠’的模式保證了企業在技術上始終有‘源頭活水’,始終保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無中生有’的創新活力。”公司總經理劉淑杰說。

  2018年,廣東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6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一半,有效發明專利量穩居全國首位。在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中,連續兩年蟬聯全國第一,其中企業創新能力、創新環境、創新績效均排名首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明顯,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1000億元。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5.5%。

  從“制造大省”到“產業強省”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廣東要走在全國前列。這是黨中央賦予廣東的使命擔當,也是廣東自身發展的現實需求。

  經過多年發展,廣東已經成為世界級制造業基地。全省擁有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居全國第一;擁有電子信息和綠色石化2個產值超萬億元的產業集群,還形成了廣州、深圳、惠州3個產值超千億元規模的4K產業集群。

  “實現高質量發展,對廣東來說,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說。

  馬興瑞坦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廣東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廣東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任務相當艱巨。產業結構調整仍未到位,產業整體水平仍然不夠高,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產能不足并存,新舊動能轉換有待加快,等等。

  廣東始終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為鼓勵發展實體經濟,廣東大刀闊斧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眼解決制約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廣東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建立與企業家面對面溝通協商、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等機制;

  為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廣東省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若干政策措施》日前印發,送上了包含22條富有“含金量”政策措施的“大禮包”;

  通過落實國家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今年1至5月,廣東全省新增減稅降費1327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將達2674億元;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營商環境的改善離不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作為國內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主業務系統可以支持每秒1.5萬筆的征信信息查詢,系統一期設計數據存儲容量超過千億條。”公司董事長朱煥啟介紹,公司個人征信生產系統采集超過6300萬借款人數、上億個信貸賬戶數。

  廣東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今年上半年,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為3.4∶40.6∶56.0,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65.2%,“穩定器”作用更加凸顯。廣東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升至56.4%和31.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升至68.5%。

  不懈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高質量發展上聚焦用力,廣東正在劃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軌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齊平 楊陽騰 熊麗 張葦杭)

    相關報道:

    深化改革激發動力之源

    擴大開放叩響活力之門   

(責任編輯:劉江)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創新驅動筑牢實力之基

2019-07-24 07:14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l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亚洲精品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乱码 |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