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倉因春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是長三角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太倉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機遇,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高質量建設臨滬科創產業高地、臨江現代物貿基地、現代田園城市樣板、中德合作城市典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激發轉型發展動能,做亮開放特色文章,做優整體發展環境,全力推動“高鐵、高校、高層次人才、高質量項目”在太倉交匯疊加、融合互動,加速太倉駛入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讓金太倉開“金”局。
滬太協同打造科創產業高地
太倉是上海周邊直線距離最近的城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太倉積極銜接上海的科創資源,以協同發展、深度融合為重點,努力打造臨滬科創產業高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轉型。
產業對接,交通先行。太倉加快構建以公路為基礎、鐵路為支撐、水路為紐帶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推進滬通鐵路、南沿江鐵路建設,積極爭取上海嘉閔線延伸至太倉,構建“5+1”鐵路網絡!啊懣砧F’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成形,帶動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動更加便捷!碧珎}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交通對接,太倉還將推動開發園區與上海創新園區、產業平臺等合作交流,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謀劃產業合作項目,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增強對上海高端產業項目的吸引力和承載力。
產業提升,科教為要。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計算所、技物所,同濟大學等多所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在太倉設立分支機構,推動滬上人才來太倉創業和科技成果在太倉轉化,為今后滬太兩地經濟融合提供了創新協同發展的智力支撐。據介紹,太倉市與上海簽訂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七大類15個合作項目;滬太建成了“8+1”國家技術轉移聯盟太倉工作站。
產業主導,加速集聚。太倉積極對接上?苿撝行慕ㄔO,緊扣產業發展潮流,結合區域產業特色,鎖定了高端裝備制造1000億元、新材料1000億元、“物貿+總部經濟”1000億元、生物醫藥500億元的“1115”產業發展目標。
“滬工機器人、新大洲本田、復星文旅等一批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項目落戶太倉。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航空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拔地而起。”太倉市市長王建國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5月,太倉市引進上海項目119個,新增項目投資總額37.42億元,新增注冊資金22.07億元,占整個內資比重達22.16%。
對德合作構筑開放發展典范
要能耐1000攝氏度高溫,抗腐蝕能力要強,而且綜合成本不能高,這是克恩—里伯斯(太倉)有限公司與其他企業正在聯合研發的一款混合動力汽車渦輪增壓器的基本要求!拔覀兣c其他企業聯合研發,各施所長,將更好的創新產品提供給市場。”該公司CEO張臻偉說。
作為第一家落戶太倉的德資企業,克恩—里伯斯已經從一家只有數人的小企業,成長為擁有多家分支機構的中國業務集團,業務也從簡單地轉移德國產品,發展成為本地化研發的新產品體系。
克恩—里伯斯在太倉的發展頗具代表性。幾乎所有在太德企都是由小到大成長起來的。目前,太倉集聚德企超300家,投資總額近50億美元,年工業產值超500億元,90%以上早期落戶德企完成增資擴建。
“在太倉的德企主要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汽車核心零部件、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并與400多家民營企業開展產業配套、技術研發、智能制造、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和資本聯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有力帶動了本土企業高質量發展。”太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紅星介紹說,攜手走過26年,雙方在經濟合作之外,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逐漸蔓延開來。
作為產業、科技間合作的重要補充,“雙元制”人才培養體系得到不斷完善。通過引進中德高等和基礎性教育項目,新建中德校企合作培訓中心、智能制造教學工廠等教育創新載體,太倉建立多層次“雙元制”教育架構,形成對接地方產業鏈、創新鏈的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鏈。
江海聯運變港口“流量”為經濟“增量”
英國勞氏日報發布的2018年全球100大集裝箱港口榜單中,太倉港躍居第31位,比上一年度上升4位。
在太倉港區,全球首個大宗化工品線上交易平臺“大寶贏”自去年7月上線以來,交易額累計已經突破300億元,國內外會員企業150多家,引導大宗化工品貿易方式向“互聯網+”轉變。
一個又一個集物流、商貿于一體的產業項目,代表了太倉港區發展物貿產業,太倉發展千億級物貿+總部經濟的思路:“流量經濟”要向“增量經濟”升級。
“當前,我們依托港口核心競爭優勢,積極構建港口航運物流運營中心、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知名品牌物貿結算中心、樓宇經濟創新創業中心等‘四個物貿中心’,力爭到2020年港區實現物貿主營收入1000億元!碧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徐志強表示,太倉港將著力構建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生態圈;探索發展保稅期貨交割、保稅倉單質押等新型業態。
目前,西本新干線、先貿電商、化塑匯等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已陸續入駐,未來將成為太倉物貿產業向千億級邁進的重要加速器。2018年太倉港區實現物貿主營收入499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長47.3%;實現物貿稅收9.94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長48%。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推動太倉港區從單一物流運輸向完整供應鏈轉型,不斷增加物貿貢獻度,形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臨港現代物貿園區。”太倉市委書記沈覓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海燕 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