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8日電(趙競凡)備受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近期召開。作為中國經濟前景及政策導向的“風向標”,在“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下,這次會議將釋放出哪些重要信號?
分析人士指出,從往年的經驗來看,年末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對明年整體的經濟形勢和工作目標進行定調,而之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體現更具體的執行方法。
關于2019年的經濟增長前景,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辯證看待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的變化,增強憂患意識,繼續抓住并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專家認為,這顯示出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充分認識,也有積極準備。雖然明年GDP增速或面臨下調,但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亮點仍值得關注,
“穩”字當先,政策靈活性面臨考驗
進入2018年,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將“穩”字變為經濟發展的頭號訴求。年內召開的三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均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目標。
展望2019年經濟工作重點,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穩增長依舊是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加強宏觀政策調整的靈活性,加強政策間的協調聯動。
政策的平衡焦點,在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關系。連平認為,預計明年將延續“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的組合。
從財政政策來看,連平認為,明年或將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上調財政赤字率,重點支持基建和補短板薄弱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或隨之擴大;此外,也可能深入開展減稅政策,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激發經濟增長活力。而在貨幣政策方面,大概率將定向偏寬松且保持穩健,以此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員明明則表示,政策重心將會偏重財政政策發力,從二者的關系來看,財政政策將會扮演“先行提振總需求”的角色,而貨幣政策負責“助力保持復蘇之果”。
明明稱,在經歷年內4次降準之后,雖然目前銀行間流動性已相對寬松,但是金融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的意愿仍舊低迷,顯示出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乏力。在此情況下,需要財政擴張帶動實體經濟企穩好轉,推動融資成本逐漸上升,“此時貨幣配合放松將為經濟復蘇續力,也是理論上較為合適的前后搭配”。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