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紛紛出實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最近一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政府部門和地方監管部門陸續部署和出臺了新一輪的支持民營經濟政策措施,其中,金融支持民營經濟成為多地政策發力重點。在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方面,推動銀行資金向民營企業傾斜、直接為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完善融資擔保制度等成為各地政策清單上的重要選項。
北京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將設立70億元人民幣的再貼現額度專項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通過循環使用,每年可支持小微、民營企業獲得不少于120億元的票據融資。另外,針對當前民營上市公司面臨的股權質押流動性危機,北京西城區、朝陽區和海淀區均提出設立市場化基金支持民營上市公司發展。
上海方面,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三個100億”真金白銀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包括將建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為優質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100億元,逐步擴大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至100億元。
浙江銀保監局籌備組負責人表示,浙江銀保監局籌備組日前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對民營企業要提高授信業務考核權重,落實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在信貸準入等方面給予精準支持。不得簡單壓貸、抽貸、斷貸。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政策切中民營企業融資痛點。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主要是為了解決民企信貸問題。民企生存能力偏低,信用風險高,這部分超額風險需要政策性擔保機構來分擔。“地方政府設立基金并入股相關企業旨在化解上市民企股權質押流動性危機。現在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面臨爆倉風險,一方面銀保監會出臺政策,讓銀行對股權質押靈活處理,不要一味平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出招,這些均有利于化解民營企業股權融資困境和壓力。”曾剛說。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表示,相關政策旨在引導商業銀行改變理念,不要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的市場準入。另外,引導銀行在風險識別、考核激勵等機制體制上進行創新,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金融機構在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金融供給的同時,也必須要把控風險。曾剛表示,金融機構必須判斷企業融資需求是否合理。“一些有合理融資需求、以前可能被市場錯殺了的民營企業,應該是支持的重點。但一些過度擴張脫離主業,或是不符合經濟結構調整方向而將要被淘汰的民營企業,則不該被支持。”他說。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