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出臺互聯網醫療三大重磅文件
讓“互聯網+醫療”不再“野蠻生長”(網上中國)
北京首家互聯網醫療全科中心的醫護人員在為市民測量血壓和脈搏。
龍 巍攝 (人民圖片)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出臺《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大重磅文件,為中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指明了方向。
細化分類 促進行業規范
“從心電圖上看,病人有心臟停搏的現象,情況十分危急。建議立即將患者轉至上一級醫院。”今年7月6日,69歲的金先生因心悸不適來到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社區醫生為金先生進行初步診療,同時將他的動態心電圖上傳至岳陽市遠程心電診斷中心。15分鐘后,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電生理科的專家便將診斷結果和治療建議反饋回了基層醫療機構。
經過轉診治療后病愈的金先生感慨道:“沒想到現在技術進步到這個地步,在社區醫院就能得到三甲醫院的診斷了。”
讓金先生點贊的遠程醫療模式,是中國“互聯網+醫療”的一個縮影。在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眾多醫療機構、醫藥集團、互聯網企業向“互聯網+醫療”領域進軍,開展了多樣化的互聯網診療業務,但長期以來,對于“互聯網+醫療”并沒有明確定義和分類。
為了對我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實行有效的規范和監管,此次出臺的三大文件根據使用的人員和服務方式將目前全國的“互聯網+醫療”分成了遠程醫療服務、互聯網診療活動和互聯網醫院三大類,并針對每一類別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規定。
“對‘互聯網+醫療’進行明確的類別劃分,可以清楚界定不同類別的業務范圍,有助于營造一個更為安全有效的互聯網診療環境。”北京百瑞律師事務所律師龔楠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劃定紅線 保障醫療安全
“上次突然牙痛,在線醫生推薦的布洛芬緩釋膠囊很有用。但更復雜的病癥,互聯網診療能治好嗎?”“平臺對在線醫生的資質審核靠譜嗎?會不會碰上庸醫,甚至碰上江湖騙子?”許多患者一面為互聯網醫療的方便快捷而心動,一面又難免心存不安。
也有一些醫生“吐槽”互聯網診療的局限。“以腹部疼痛為例,如果是右上腹疼痛,放射到右肩背部,病因可能是膽囊炎或膽結石,而轉移性右下腹痛則可能是闌尾炎造成的。由于沒有醫生的按壓和叩診,很多患者在進行線上提問時不能準確描述腹痛位置,這很可能導致誤診。”湖南省岳陽市衛計委副主任王耀平說。
針對醫、患雙方的擔憂,國家衛健委在文件中明確了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診療活動的準入程序,劃定了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紅線。
《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要求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時,醫生應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后,方可針對相同診斷進行復診。
此外,三大文件中還明確提出了“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師需要具有3年以上的獨立臨床工作經驗”、 “不得非法買賣、泄露患者信息”等多條管理細則。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與各地共同推動互聯網醫療新規的3個文件的落實,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的準入和監管,營造有利于互聯網醫療服務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明確責任 告別投訴無門
家住廈門市湖里區的杜麗女士曾經歷過互聯網診療的煩心事。“孩子發高燒,互聯網醫院的醫生診斷為病毒感染。但吃了3天的退熱藥,孩子體溫仍在38℃左右,不見好轉。”杜女士無奈地說,“我想投訴這次診療,但醫生和平臺卻互相推諉責任,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如今,遍地開花的網上診療行為讓患者足不出戶便有機會享受豐富、優質的醫療服務,但在關注“互聯網+醫療”便民、利民的優勢時,其背后的安全責任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一旦互聯網上的診療行為發生了損害或糾紛,患者應找誰投訴?又應該由誰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我們在3個文件當中分別針對不同的診療形式,明確了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焦雅輝對文件中法律責任的規定進行了詳細闡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互聯網醫院,獨立作為法律責任主體;實體醫療機構以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時,實體醫療機構為法律責任主體。互聯網醫院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協議書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明確法律責任的主體對于規范‘互聯網+醫療’行業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龔楠表示,面對互聯網醫療這一不斷增長的新生力量,法律規范的及時跟進顯得極為重要,“從尊重生命、保障患者安全這一視角展開診療服務、制度安排和架構設計,才能真正保障醫療質量。”
葉 子 楊婧妍 鄭凱月 高與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