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阿里5月10日電(張宸、雪珍)31歲的米瑪桑姆在陽光暖棚里,熟練地給油桶貼上標簽。雙手靈巧地翻滾跳躍,恰如她此刻喜悅的心情。
圖為科迦村婦女主任多吉桑姆(左)和合作社法人多吉瑪(右)在展示自己的成果。新華網記者 張宸 攝
這是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村婦女合作社的一個場景。
科迦村婦女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當時,政府投資整平了40畝荒地,鼓勵村里需要顧家而不能出去打工的60名婦女,集中起來成立合作社,在平整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出售,現在已經發展成了集清油加工、糌粑加工等為一體的經濟組織。合作社成立當年,米瑪桑姆就成為了其中一員。“來合作社打工,每天都有80元收入,去年賺了2000多元。”米瑪桑姆說,“不像以前,只能撞運氣到施工隊里干些粗活,累死累活不說,收入還不穩定。”
合作社的婦女們正在進行產品加工。新華網記者 張宸攝
據介紹,合作社在平整的土地上,隔年種上油菜和豌豆,深加工后出售。油菜籽榨油裝到貼有標簽的桶里出售,豌豆通過水泡、翻炒、磨粉等工序,制作成豌豆糌粑,都很受市場歡迎。
村婦女主任多吉桑姆細細地算了一筆賬,如果種油菜,40畝地一年能收8000多斤油菜籽,能榨油4000斤左右,平時一斤油15元,物交會上還能賣得更高些。如果種豌豆,一畝地產的豌豆可以磨300多斤糌粑,10元一斤,供不應求。
“去年,我們種的是豌豆,除去種子、人工等各項開支,一畝地凈收入有1300多元。”多吉桑姆說,“更重要的是,合作社里60名成員全都是需要照顧家的女性,這種在家門口掙錢的方式,頗受歡迎。” “我們家去年收入2萬多元,雖然大頭還是男人掙的,但我利用閑暇時間為家里掙了錢,很有成就感。”米瑪桑姆不無得意地說,“去年合作社又蓋了澡堂,我現在當上了澡堂管理員,收入還會更多。”
已經加工好的科迦菜籽油。新華網記者 張宸 攝
科迦村第一書記白瑪拉姆說,“合作社充分利用了村里無法外出務工女性的零碎時間,雖然掙的錢還不能跟砂石料廠那樣的大項目比,但也是因地制宜進行產業脫貧的有力探索。”
2018年,科迦村婦女合作社被普蘭縣婦聯評為“巾幗創業基地”,得到了10萬元獎金,這讓法人多吉瑪很高興,更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
多吉瑪說,“合作社很受村里婦女歡迎,但是我們的土地規模不夠,有機會還要籌集資金,平整更多土地,讓更多女性參與進來,真正成為家里增收的半邊天。”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