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高5000元,易秀花5000元……”4月3日,在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陽圩鎮六豐村國海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舉行的社員分紅大會上,社員們數著到手的現金,笑得合不攏嘴。
“一年下來,光是網箱養魚就純收入3.7萬元。”六豐村村民黃玉高開心地說,以前因為要在家照顧老人及小孩,只能在自家的幾畝山地種植玉米維持生活。近兩年來,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他和村里的20多戶村民一起,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入股了六豐村國海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網箱養魚。除了獲得合作社給予每年5000元的分紅外,他還被安排到養殖基地協助養殖管理,每天有90元的酬勞。
在右江區,像黃玉高這樣經濟收入節節攀升的農民比比皆是。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右江區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87.21億元,同比增長11.1%;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938元,同比增長12%,農民收入增速“跑贏”GDP。
據了解,右江區去年投入300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實施了產業扶貧奔小康“八大行動”,即甘蔗、油茶、八角、杧果、柑橘、漁業、畜禽等七大特色產業發展及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行動,助推貧困戶特色產業覆蓋率提升至83.8%。同時,扶持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引導當地能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近帶動貧困戶將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6.27億元,也催生了一大批黃玉高似的“多薪”農民。
“多薪”農民收入豐厚,變身為工廠產業工人的農民收入也不錯。四塘鎮永靖村村民蘇孝崇去年參加了右江區組織開展的免費電工技術培訓后,應聘到右江區祿源工業區一家企業當電工,月薪從剛開始的2000多元漲到了目前的4000多元。蘇孝崇說:“有了這門技術,在家門口掙錢,不僅收入不錯,而且還方便照顧家庭,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勞務輸出也是右江區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抓手。該區每年都認真做好用工調查,然后針對市場需求調整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大力開展叉車、電工、育嬰、鄉村旅游等內容的“訂單培訓”“品牌培訓”,深入各鄉鎮街道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招聘會等專項活動,積極搭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平臺。據統計,從去年至今,該區已先后完成各類培訓51期共2238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880人。(經濟日報記者 梁劍簫)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