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4日訊(記者 楊淼 專欄) “當前,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搞農業產業革命,關鍵還是要靠人!”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外事處處長、研究員孟平紅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外事處處長、研究員孟平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于鶴章攝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現在大量的農業科研和技術人員參與到脫貧攻堅主戰場中,但據調研,年輕的科研人員和基層農技人員在技術職稱上,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加上大部分縣級農技人員的有毒有害津貼等待遇尚未落實,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他們工作積極性,不利于農技隊伍的穩定與提高。
據孟平紅介紹,目前基層農技人員很難獲得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的支助,更難有機會承擔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沒有項目支撐,就難出成果、獎項和文章等,在晉升高級職稱時硬件條件往往達不到。
她還提到,縣(市、區)和鄉(鎮)級農技推廣部門普遍存在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崗位職數不夠,即便達到任職條件也無法被聘用,不能兌現職稱工資,甚至有的地方沒有空崗就不能評職稱?諐彽漠a生只能等待有人外調、升遷、退休等,而農技部門干部的流動性較弱,難以空出崗位職數,有的鄉鎮農技人員工作30多年才評上中級。
另外,孟平紅表示,我國農業專家本是稀缺資源,但不少農技人員還被抽調去當地或基層抓中心工作,例如基層黨建、駐村工作等,占用了相當時間和精力,真正在崗從事農業技術業務、發展農業產業的人員和時間嚴重不足,科技示范推廣工作很難干出業績和亮點,難以獲獎,使他們在晉升職稱時達不到條件。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目前奮斗在一線的農業科研和技術人員是農業產業扶貧的主力軍,西部科技不太發達,條件艱苦,在決勝脫貧攻堅的特殊時期,由此,孟平紅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從政策上給與傾斜,關心這支農技干部隊伍,激活他們的內生動力,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技人員在產業扶貧中的科技支撐作用,也體現政府對農業人才的重視與關懷。
她具體提出以下五點:
第一,適當放寬農業科技人員的職稱晉升條件,看重實績。凡參與農業扶貧或科技推廣相關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在農業科技示范與推廣、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貢獻、扶貧中作出業績的,可補充作為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
第二,適當增加基層技術職稱的崗位職數,并且凡符合條件的,均可先評職稱資格證,待有空崗后再按比例聘用。建議各農技推廣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編制3-5年的職稱崗位規劃,按計劃解決農技人員的職稱問題。
第三,她建議對長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基層老同志給與適當照顧,例如連續從事農推工作20年以上和30年以上的農技人員,分別解決為中級和副高職稱。
第四,盡量留住農技人員在本職崗位上專心從事農業科研與示范推廣業務,盡量減少挪用,并禁止基層擠占農技人員的編制,使農技人員在產業扶貧中更好地發揮技術專長和科技幫扶作用。
第五,適當提高并落實西部農業科技人員的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落實相應的各種津補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