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于躍 專欄)2018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國弘現代教育投資公司(省屬國企)董事長蘇華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深化產教融合,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輪驅動,穩健快速地進行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蘇華接受記者專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巖/攝
現在,“中國制造”已逐漸撕掉了“低端”的標簽,向著“中國創造”“中國質量”和“中國品牌”一步步進行轉變。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中國制造”仍存在著一些短板,核心基礎零部件、戰略性新材料和一些關鍵技術仍要受制于人。這樣的局面,應該如何解決?
在蘇華看來,要促進中國制造加快發展,關鍵在于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我帶來的提案之一是關于‘產教融合’這個主題的。職業教育由過去靠職業學校這臺“獨輪車”,到政府加學校的“雙輪車”,將來要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輪驅動,四個輪子就能走得既穩健又快速。”蘇華如是說。
在“政行企校”四個方面,蘇華闡述了他的建議:
一、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變主導為引導。把產教融合與制定實施產業發展、重大生產力布局同步進行,推動院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加快《職業教育法》修法進程,明確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和功能定位,政府根據第三方評價對職業院校撥付生均經費。完善企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將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二、推動行業權威提升,變指導為評價。建立以行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機制,構建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將行業調研、行業規劃、職業資格標準、技能等級考核等納入行業協會職能范圍。支持行業組織開展人才需求預測、校企合作對接、教育教學指導等服務。
三、增強企業參與動力,變被動為主動。國家可通過財政支持、減免稅收等措施,鼓勵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率先參與產教融合。推動企業成為職教供給側改革的供給者和職業院校辦學的主體,實現從開放辦學到校企共建生態系統轉變,從訂單模式向共建互動平臺轉變,實現生產過程教學化。大力弘揚胸懷產業報國理想、勇于創新創造的企業家精神。
四、改革院校辦學思路,變獨行為同行。要把企業引入校園、產品引入實訓、工程師引入課堂;要讓教師進入車間、學生進入工段、教學進入現場。通過“三引三進”,形成校企一體、產教協同育人,把教學、實訓、研發相融合,把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的工匠精神和立德樹人要求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造就一批教學名師、技能大師和教育家。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