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魏金金 專欄)鄉村振興的核心是鄉村文化的振興,鄉村振興,文化建設要先行。3月3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云翱在駐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賀云翱認為,我們不能把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建設工作單純地認為是建設一些硬件設施或是公共文化設施就完事了,應該像抓經濟工作一樣切實抓好鄉村的文化建設工作,要精準化、重內涵、重品質、重效果,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云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 攝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談及當前我國部分地區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建設問題,賀云翱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第一,當前鄉村中大量的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尤其是青壯年群體流失嚴重,而留守在農村的多是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鄉村振興首先應該是鄉村精神的振興,從而吸引一部分年輕人回來。
第二,散落在中華大地的鄉村數量不勝枚舉,有些鄉村更是獨具歷史文化底蘊。在當前鄉村振興的進程當中,整治空心村問題,很多地方都在進行拆并。但拆什么村子、如何選擇拆并對象其實頗為重要。比如,對于那些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但交通不方便的村落,我們到底要不要拆?拆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
第三,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專門提到了關于文化保護、文化遺產、公共文化建設等問題,但在實際調研中不難發現存在一些“重數字、重檢查”的現象,“就是不管村子大小,不管村子里是否有人,反正我都給你按照數字建起來,比如農家書屋、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但空心村是沒有人用的,這實際上就是浪費”。鄉村振興的文化建設工作要做細,要精準化、重內涵、重品質、重效果,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不能重數字、重統一采購、重統一安排。
第四,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文化建設要有規劃。現在很多地方的文化建設并沒有具體的實施規劃。再小的項目,我們都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規律辦事。
第五,目前,鄉村振興最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人才的缺失。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不愿意回到鄉下。現有村官更多的任務是要做總體的管理工作,沒辦法投入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專門從事文化建設。而文化建設是跟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道德理念等密切關聯的,是很生活化的,需要尋覓參與文化建設的人才。
第六,雖然現在很多村子里的文化設施都已經建設起來了,但具體使用效果并不能讓大家滿意。比如一些村子盡管配置了垃圾處理設施,但周圍還是有部分村民亂倒垃圾。硬件建設誠然重要,文化方面的軟件建設同樣需要跟上。不妨通過教育、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來進行知識與文化的普及。
第七,大部分的農村都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出將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等來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那么,具體到每個村子,這個村子有哪些非遺,需要建設什么樣的家庭作坊,誰來進行文創設計,產品如何通過合理的渠道實現市場推廣與銷售等,這些都需要調查、研究。
現在一些農民開始打算修訂家譜,編寫村史,但苦于沒有設施、沒有經費。賀云翱認為,這些同樣也是鄉村精神重建的重要方式。如何讓鄉村的傳統文化建設和我們現代的公共文化建設、協調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