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寬敞又干凈,洗完手還有烘干機,舒服多了!以前別說進去上廁所,路過這里都用手捂著鼻子走,離20米遠都能聞到臭味!現在好了,公廁像自家廁所一樣干凈,用起來放心!”家住重慶市南岸區南坪正街的居民吳女士說。她告訴記者,自從區政府發起“廁所革命”以來,南坪正街一帶的老舊廁所得到了改造,她經常路過的后堡農貿市場附近的公廁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重慶,江北區、綦江區等分別提出“增”“改”“護”“修”等措施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沙坪壩區提出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加快便民公廁建設,目前全區共有公廁650座。
南岸區推行共享廁所機制,協調40余家企事業單位及商鋪向群眾免費開放內設廁所,并統一懸掛“共享衛生間”的提示牌。同時,著力打造特色公廁。2016年,喜來登公廁、涂山湖公廁分別獲得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頒發的“最美公廁科技獎”和“最美公廁管理獎”。
南川區大力實施旅游廁所建設,統籌資金3119.6萬元,在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特色旅游鎮(村)、鄉村旅游點等新建旅游廁所63個、改建20個。該區還創新性地以“廁所垃圾中轉站”“廁所老人活動室”“廁所辦公樓”模式建設旅游廁所3座,指導旅游廁所業主設置打包式、泡沫式、甕式等生態環保型廁所。
記者了解到,重慶市規劃局在《重慶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導則》中明確了公廁規劃及設置的雙控標準。在具體措施上,一抓布建,在老區細化公廁優址、增設、升級等政策指引,在新建成區加快“10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20分鐘街道公共服務圈”建設;二抓配建,啟動國內首部省級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實施督察,完善公廁“一體規劃、一體配建、一體驗收”機制;三抓鄉建,啟動全市鎮村規劃評估優化,配齊鄉鎮、村級公廁。經濟日報記者 冉瑞成 通訊員 吳 靜
(責任編輯:何欣)